年7月27日《洛阳晚报》T01版
年7月27日《洛阳晚报》T02-03版
年7月27日《洛阳晚报》T04版
引言
“行走洛阳都市圈”系列接近尾声,这一次,我们探访的是“豫西百里煤城”义马。
义马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面积不大,只有平方公里;人口不多,总共只有十几万。
年,国务院批准在义马矿区的基础上设立义马市,它是河南省面积最小的县级市。
走进义马示意图
在成为义马矿区之前,这里是渑池县的义马镇。
今天,从地图上看,义马三面与渑池相接,涧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陇海铁路与其并行。
历史上,这里地处崤函故道,涧河沿线分布着新安故城、千秋亭、鸿庆寺石窟等,它们展示着煤城义马的另一面。
这里的新安故城,指的是秦新安故县。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置新安县,属三川郡。
据清乾隆年间《渑池县志》等记载,秦新安故县位于渑池县治东15里,即今义马市二十铺社区石河村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曾在今二十铺社区李杏湾村坑杀秦降卒20余万,楚坑遗址至今犹存。
因朝代更迭,新安故城的归属多有变化,如汉代时属弘农郡,晋代时属河南郡,北魏时属新安郡。
西晋时,文学家潘岳从洛阳前往长安赴任,行至新安千秋亭时,幼儿不幸夭折,这里成了他的伤心地。
今日义马村(局部)
鸿庆寺石窟始凿于北魏,相传武则天曾携孙女安乐公主到这里游玩,鸿庆寺之名便由她亲赐。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这片土地发生了许多变化。
比如,曾经辉煌的义马村北露天煤矿已经被废弃,在这里发现的义马银杏等古植物化石却闻名世界;义马火车站的煤矿铁路专用线曾十分繁忙,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
现在,让我们溯涧河而上,去看看那些发生在义马的故事。
鸿庆寺石窟
鸿庆寺
从洛阳前往义马,一般会从鸿庆寺的山门前经过。
鸿庆寺地处义马东南的石佛社区,寺内有始凿于北魏时期的五座石窟。
这些石窟北依白鹿山,南临涧河水,一字排开。
其中,北一窟规模较大,窟内有保存完好的降魔变题材浮雕,还有刻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年)的《重修白鹿山鸿庆寺古佛龛碑序》,讲述了鸿庆寺得名的缘由。
原来,鸿庆寺曾称三圣庙。武周圣历元年(公元年),女皇武则天携孙女安乐公主到此游玩,忽见成群的大雁飞过寺院上空,遂赐名鸿庆寺,并下旨扩建寺院。
石佛社区,原称石佛村、轼谷村,地处崤函故道。村中有建于清代的李家大院,古朴清幽。
北露天煤矿
如今的北露天煤矿矿坑
从鸿庆寺向西行数公里,就到了义马村北露天煤矿。
这是黄河南岸最大的露天煤矿,旁边就是义马火车站。
它于20世纪60年代建成投产,有标准轨铁路与陇海铁路相连,产量最高时年产原煤突破万吨,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
义马火车站
年前后,由于资源接近枯竭,创造过辉煌的北露天煤矿宣告破产,留下了一个东西长约5公里的矿坑,用来采掘煤矿的电铲、蒸汽机车等多被废弃。
废弃的机车
不过,在开采北露天煤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煤矸石块上有明显的树叶状纹路。
后来,专家又在这里采集到70余种古植物化石,其中完整的银杏叶化石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定名为义马银杏,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种群,距今已有1.8亿年。
新安故城
新安故城
新安故城位于义马市区西南,在今二十铺社区石河村一带,与千秋街相距不足两公里。
今天,如果不是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人们很难看出这里是新安故城遗址。
近几年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这里曾是春秋时期的虢人墓地。
虢国在今三门峡境内,国力一度十分强盛。公元前年,晋国“假虞灭虢”,即借道虞国灭了虢国。
虢国的末代国君虢公丑一路向东,逃往京师洛阳避难,虢国遗民则去向不明。
年,因一处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在新安故城遗址北侧发掘了上百座墓葬,其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包括成组的青铜礼器。
在一件铜鼎的内壁上,人们发现了“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子子孙孙永宝用”15字铭文,从而判断这是一处虢人墓葬,这为探寻虢国遗民的去向提供了线索。
城南千秋亭
千秋街局部
千秋是个地名。晋代,千秋亭是崤函故道上的一个驿亭,位于新安城南,因“累石为垣”,世人称它为千秋城。
千秋亭因潘岳而出名。晋元康二年(公元年),46岁的潘岳从洛阳前往长安赴任,“馆于新安之千秋亭”。
千秋本来寓意长久,潘岳的幼子却在这里夭折,令他痛断肝肠。
他忍痛将不足70天的幼子葬于千秋亭东,然后一步一回头地继续西行。
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潘岳在《西征赋》中有描述:“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yì)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
后来,人们以千秋亭指代丧子之痛。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安慰痛失爱子的白居易,就写“千秋亭下赋初成”。
千秋亭遗迹早已不存,千秋村、千秋镇、千秋寨、千秋街等名字却流传下来,融入了义马的历史。
楚坑遗址
陇海铁路穿过楚坑遗址
楚坑遗址位于新安故城南的二十铺社区李杏湾村,当地俗称万人坑,相传是项羽坑杀20余万秦降卒的地方。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年前后,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秦二世派大将章邯(hán)率20余万人马进击项羽,结果战事失利,章邯率众投降。
项羽想用这些降卒伐秦,又担心他们临阵倒戈,不可收拾。
于是,他连夜将20余万秦降卒坑杀于新安城南,这便是楚坑的来历。
项羽此举过于残暴,后人对其多有批判。
唐代杜甫经过这里时,作《祭楚坑》一诗,称“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认为项羽灭亡是咎由自取。
今天,楚坑遗址南临涧河,陇海铁路横穿其中,已很难看出原貌。
慈禧行宫
慈禧行宫遗址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部分大臣仓皇西逃,直到次年才返回北京。
返京途中,慈禧绕道河南,并多次下旨,表示尽量不要扰民。然而,沿途要以黄土铺道,60里建一行宫,难免劳民伤财。
义马的慈禧行宫位于二十铺社区下石河村。
据《渑池县志》记载,当地为慈禧建的行宫有九间上房,东西各有两间厢房;前后院中间有影壁,两侧各设一月亮门。
慈禧一行中午才到,吃过午饭小憩一会儿就离开了,当晚驻跸在铁门行宫。
义马的慈禧行宫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使命。后来,这里曾为石河初级中学所在地,不过至今已废弃多年,日渐残破。
皇甫谧与礼召
当地学者李军挺
据《晋书》记载,针灸鼻祖皇甫谧年轻时,曾随叔父“徙居新安”。他生活过的新安究竟在何处,很多人说不清楚。
有义马学者考证认为,皇甫谧是东汉至魏晋时人,当时的新安故城应在义马,具体来说,他生活过的地方就在楚坑遗址南边的礼召村一带。
今年70岁的当地学者李军挺解释说,皇甫谧在新安一边耕田,一边著述,名气越来越大。
他始终不肯出仕,晋武帝多次征召,他都找借口拒绝了。
最终,晋武帝尊重他的选择,还送给他一车书,让他安心著述。
“皇甫谧多次‘以礼拒召’,所以有了礼召这一地名。”李军挺说。
皇甫谧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甲乙经》,被后世誉为针灸鼻祖。
此外,他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西晋时,左思在洛阳花10年创作了《三都赋》,皇甫谧看后称赏不已,为其作序。
《三都赋》因此身价倍增,富豪之家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可惜,如今除了“礼召”这个地名,人们很难找到皇甫谧“徙居新安”的踪迹了。
画外音
义马村名由来
义马村
为寻找北露天煤矿,我们来到了义马村,在这里遇到了59岁的村民王先生。
他正推着自行车,不紧不慢地往家走。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并没在村里住,而是住在离村子不远的小区。
“因为挖煤,地基塌陷,村里的房子不能住了。我在这里种的有地,没事了就回来看看。”他说。
关于义马村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我们向他求证,他说,村里有东麻地、西麻地,就在北露天煤矿的东西两侧,义马应该是由“艺麻”而来的。
75岁的狄玉林在北露天煤矿做过后勤,他听到的说法是古代有人在这里打仗,在村边饮马,后来就把“饮马”叫成义马了。
同理,因此处为古驿站,人们将“驿马”叫成义马也说得通。
从“艺麻”到义马,当地还有一个传说:某年河水暴涨,即将淹没村庄,危急关头,三匹白马化为三条白龙,奋力逼退河水,人称“义马救村”。
后来,村名就逐渐由“艺麻”变成了义马。
寻找义马银杏
村民捡到的化石
义马银杏是河南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树种群。
我们想一睹其真容,可由于连日下雨,北露天煤矿的矿坑中有积水,即使走到发现义马银杏的地方,想找到古植物化石也不大可能。
“以前化石挺多的,不少人都捡到过,可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岩石一风化,就什么都没了。要是你们想看,我回去找一下,说不定能找到一块儿。”义马村的王先生说。
他找到一块有类似竹子图案的化石,并指着说:“原来化石比较大,旁边还有像马唧了(蝉的幼虫)一样的图案,后来石头断了,就剩下这个。”
据介绍,义马发现的古植物化石中有义马银杏、义马锥叶蕨等,种类很丰富。其中,银杏属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特别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纪最繁盛。
到了新生代,大部分银杏类植物已经灭绝,因此,义马银杏等化石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公孙树。为啥叫公孙树?因为银杏长得慢,爷爷种树孙子吃果。”李军挺解释。
的确,明代周文华在其所著的《汝南圃史》中,也称公孙树为“公种而孙得食”。
追忆义马矿区
义马矿区老机关所在地
在北露天煤矿与义马火车站之间,有不少已废弃的建筑,两层楼、三层楼……外墙斑驳,透着沧桑。
“这些都是做什么用的?”我们随口问了一句。
狄玉林和王先生都来了精神,挨个儿介绍:“这是义马矿区老机关所在地,有五金、土产、医药等八大公司,粮食局、百货楼、供销社、新华书店、蔬菜公司……也都在这里。看,存放蔬菜的窑洞还在呢!”
经过老百货楼时,狄玉林兴奋地说,他家的电视机就是在这儿买的,“这儿可是当年最繁华的地方”!
百货楼对面是供销社,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20世纪70年代,这里有矿区最好的饭店。
义马矿务局成立于年,义马矿区建立于年。那段岁月,他们不会忘记。
摄影:曾宪平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永娟
审核:赵怡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