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摄于北京郊区马场)
古代义马复仇二则
马与人渊源最久。老马能识途,良马可救主,古人尤其爱马。魏武帝曹操之子威王曹彰风流倜傥,勇猛过人。一日,曹彰偶见一匹骏马,爱之甚。遂求其主人让出,骏马主人惜之不予。曹彰说:“我有美妾,君可任选。”骏马主人遂指一妾,曹彰当即赠送,换得骏马,名之曰“白鹘”。其后,曹彰将此马献给其兄文帝曹丕。古人爱马甚于姬妾。(参明陈耀文《天中记.马》)
良马救主多见史载,举两例。
1、南朝宋史家裴松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注云:刘备屯樊城,刘表请刘备宴会,蒯越、蔡瑁欲擒刘备。刘备察觉,便假装起身如厕离席,随后即骑马逃走。刘备所称马名叫“的卢”。刘备出襄阳城西时,人马皆溺于檀溪水中。刘备急呼:“的卢,今日落险地矣,当努力。”语罢,的卢一跃三丈,遂得过檀溪。
以上裴注是引述《魏晋世语》,该书已佚失,现仅存后人辑本。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兽部.马五》亦录有《魏晋世语》此段。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此事演绎得“马过檀溪”一语。
2、《太平御览》录《续安帝纪》所记良马救司马休之一事:司马休之乃东晋宗室大将。一日,司马休之奔广固,南燕主慕容超欲加害他,而休之不知。司马休之平日将所乘骓马养饲于床前。这天骓马忽然嘶鸣不食,惟目视马鞍。休之便将鞍子给骓马披上后坐回床上。骓马见主人不动又惊跳不已,休之便试着上马骑乘,骓马遂疾驰出门狂奔而去。行十馀里后,司马休之回头一望,慕容超之士卒已将其住所围住。休之乘马一直南奔,始得逃出险地。到了荆州,司马休之因骓马救主有功,特给骓马加号曰“扬武”。唐人余知古所著《渚宫旧事》亦记有此段。
良马救主已足够传奇,义马能复仇则似难以置信。本人见前人记载两例,录如下。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义马》载,明成化元年()五月,荆襄一带贼人石和尚等抢掠夔府(大致今秭归县东)。朝廷命知府王某讨捕缉拿,王某胆怯不敢去。通判王桢忿然斥责王某,并带兵将贼寇击溃而归。王桢进城后与王某商定整备再战,王知府骗王桢先行。王桢行至大昌县陷入贼寇重围,人马俱疲误入沼泽之中。王知府救兵不至,王桢被贼人割喉断臂而死,其所乘战马得以逃逸。
有木材商人认识王桢,将其遗体草草浅埋,时为五月九日。二十一日,王桢儿子王广来给父亲收尸,因家贫不能葬父,便打算把王桢坐骑变卖。
王桢所骑战马逃逸后,行走三百馀里回到府衙。一边嘶鸣一边用蹄齿叩门环,若告急状。此马全身赤红,鲜血淋淋。知府王某一直喜爱王桢坐骑,遂把此马据为己有,未给王桢儿子一文钱。王桢灵柩即行安葬时,该马半夜哀鸣,不食草料,王知府便前去马厩查看。该马突然一口咬住王某脖子,随后又用脑袋撞击王某胸口,致王重伤。次日,王知府因伤重不治而卒。
2、宋岳珂《桯史.义騟传》载,宋宁宗开禧间,贼寇掳掠江淮一带而去,致家禽牲畜遍野。九江校尉王成遇见一匹受伤紫色马(紫色马古语称騟yú)瘦骨嶙峋,满身疮痂,便将其牵回疗伤喂养。半年后,此騟伤愈且健硕。每见王成即嘶鸣不已,宛如庆幸自己遇见恩人。此后,騟马只认王成,军中健卒谁也不能骑乘它,众人谓之“驽悍”。
宁宗嘉定朝,峒寇李元砺犯龙泉栅。王成出战,被贼兵钩落马而死。騟马立于王成身边踟蹰徘徊,悲鸣不去。贼军发现騟马,乃曰:“良马也。”遂将騟马牵走。李元砺之弟甚凶悍,把騟马归为己有。騟马跟随李元砺弟之后毫无烈性,颇温顺。时有王成部下兵卒被俘,见此情形颇觉奇怪,自语曰:“此騟平日从未如此驯服,莫非这畜类也怕贼乎?”
不久,李元砺等又犯永新栅,官军迎战出击。李元砺之弟乘騟马出阵。騟马望见官军旗帜,疾驰而奔向官军阵营。李弟觉察有异,大呼并紧勒缰绳。騟马仍狂奔不止,李弟便拿铁槊击刺騟马。騟马虽身受重伤,却终将李弟带进官军阵营。李弟被擒,贼军大骇。官军踊跃进击,大败贼寇。朝廷闻报大捷,赏赐各级将士。众军士皆羞于战功实出于騟马。二日后,騟马伤重,不食而卒。
宋人岳珂特作《义騟传》以闻于后世。明人沈德符称,古代义马或临难相救或随主人而死,而能识别仇家为主人报仇雪恨者,堪比义犬。
老客杂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