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孙志国先生书法作品微展

孙志国先生书法作品微展

孙志国,男,年生,号崇兰堂主人、有容斋主人、沙漠行者,供职于河南省义马高级技工学校。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吴行(复生)先生开门大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国际青年书画家联合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书协会员、黄河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义煤集团书协副主席等。其书法作品自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和全国第三届新人新作展以后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届展、专项展。在《书法导报》“第16回拳拳五人展”、“中韩书法交流大展”、“世界和平书画展”、“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中国·日本书画联展”等数十次全国或国际性展览中入选、获奖,作品多次到海外展出。其传略、肖像、作品被《当代中国青年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当代中国著名书画篆刻家润格博览》、《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中华兴国人物大典》等近百部辞书和作品集收录,亦被焦裕禄纪念馆、叶挺纪念馆、北大荒碑林、大庆碑林、唐尧碑林等多处纪念馆、碑林刻石收藏,有众多作品散见于各级专业报刊,作品多次到日、韩及港台等地区展出。

用书法照亮自己

文/孙志国

于书法一道,实话实说,属业余,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天性愚钝,因此也没有过太高追求。至于参加过几十次全国和国际专业机构主办的书法大展,作品、传略被50余部大辞典和作品集收录……头上挂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众多“桂冠”,只不过是“愚公移山”“持之以恒”带来的“回扣”罢了!

对我而言,书法是繁忙工作之余的又一份忙碌,然可静心、可怡情,就像一盏传统的烛,虽不缤纷璀璨,但足以把自己照亮,且还有点小小的温暖供我汲取,有此足矣,奢求更多便是罪过。

二十多年的学书时间应该算很长了,以前曾用以炫耀,于今看来,这只能是我天赋短缺的力证,用以自嘲和警省倒还适用。作为想与书法相伴的人,生于这个汹涌澎湃的时代,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物质的泛滥和精神的颓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欲望的漩涡。“大隐隐于市”一词是古人为我们出的一道需要用心灵作答的题目。如果我们以“文化人”自居,我相信,我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苍白和虚弱。历史的深处,有人在看着浮躁的我们,叹息着笑……

活着,书法生活就还得继续。通过多年的迷茫和取舍,我找到了与个性最为契合的书体——隶书。我痴迷于秦汉隶书的神秘和雄秀,也尽收简帛碑刻法帖于斗室,但勤学多年,却仍不得法,不得意,无力跨越千载与古人进行真正的交流。翻着一本本发黄的法帖,我感受得到古人鲜活的生命气息,他们像我一样,用汉字书写着自己的悲喜生活,却那样从容自得,一派天机,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把似带着密码的文字留给渐行渐远的历史,留给一辈辈终老一生都想要破解密码的后人,还有我。

其实,书法已经给了我很多,除了感恩还有什么?!我能做的,就是守着这盏烛光,让面孔变得清晰,让灵魂变得纯净,一直到老……地老天荒……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孙志国书法小议

文/吴行

我与志国既有师徒关系,又有亲戚关系,所以对他知根知底。可以说,我是看着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由蹒跚渐入稳健的。因此,对他的成功便可做些简略的评析。

前一段时间见到志国的书法作品是在由《书法导报》和长城书画院联袂提名的河南省青年书家系列第十六回“拳拳五人展”上。他的进步让我感到惊讶和欣喜。他的行草书自然潇洒,在规范中不乏灵动,厚重沉稳,很有味道,很老道,很耐看。特别是他的隶书作品,深入两汉,浑厚朴茂,稚拙劲健,又不失灵动,富有变化,尤其令人可喜。

屈指算来,志国在书法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了。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某一年的春天,当时年仅17岁的志国和我在一家浴池洗浴时“赤膊相见”了。在荡漾的水波中,他略带羞涩地轻声对我说:我想学写毛笔字,你给我找一支毛笔,让我跟你学书法吧!从此,他便义无反顾的在书法的道路上开始了跋涉。学书之初,志国便对笔墨和线条表现出了较高的悟性和天分,特别是他超乎寻常的勤奋和刻苦,令人感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用在他的身上一点也不夸张。夏天酷暑难捱,同宿舍的人都在午休,他却在担在暖气包上不到一尺宽的木板上临帖,一身汗水就像是淋了一场大雨;冬天滴水成冰,墨汁被冻成了冰疙瘩,他就在墨汁里兑一点酒精,不知疲倦的笔耕砚田……。就是凭着这份非常的执着和痴迷,他的书法在短期内进步神速。学书的第二年,他的楷书作品就在河南省煤炭系统书法展中获得了优秀奖,随后,又在河南省隶书展中获得三等奖,年,便被河南省书协吸收为会员。在年的中国书法“展览年”中,他的书法作品又一路过关斩将,在“三大展”中,连入两展,被中国书协吸收为会员,实在是可喜可贺。在学书过程中,在我的引荐下,他曾先后得到周俊杰、李刚田、王澄、刘文华、李强、刘恒、崔志强、许雄志、云平等诸先生的指点,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对书法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爱好与痴迷是治艺的感情基础,两者虽同向而行,但程度有别,收效各异。前者可随时改弦易辙,后者则认定目标,一意孤行;前者可犹豫徘徊,后者则坚忍不拔;前者遇难则畏葸后退,后者遇险愈挫愈勇。志国即属后者。无论在什么样的困苦条件下,也无论在世事的浮华和变迁中,他从未放弃对书法的追求。

“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用石涛的诗句来形容志国的书法艺术风格恰如其分。纵观他的书法作品,质朴豪放,气势雄浑,结构淳朴自然,任笔为之,颇具感染力,有颜真卿、米芾、董其昌和两汉碑版的意蕴。可以说,他的作品是以传统文化为倚重,在吸收新法的基础上,重继承,又强调个性;重书理,又不囿于束缚,摆脱了程式化的套路,显示出了具有生动情感的艺术形式。所以,当我们品读志国的作品时,可知他不是率尔涂鸦,而是有着秦汉、唐宋、明清及近代一些大家的情愫在里面。虽片楮只字,也古意盎然,字字从肺腑中流出,一笔一画,都天真烂漫,纯任性灵,不但天趣童心扑人眉宇,而且功底深厚精湛,格调高雅古朴,气息清闲纯正,对时下过于追求表现和故意变形的风尚基本上是排斥的,与当代书法创作紧紧追求视觉冲击之作品,自有天壤之别,识者自能分辨。

艺无涯,思无涯,学亦无涯。当然,也许是性格使然,志国的作品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其为人直率,忠厚老实,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就显得有一点“中规中矩”,缺乏一定的意趣和韵味。这些都俟于他在今后的道路上经过缜密的思考,进一步向“二王”和秦汉回归,从古代经典中找资料,丰富书法语言和笔墨技法,寻找新的突破口。正所谓:遍临诸家日日操笔以求技,精研诸艺时时临帖以悟道,向自我挑战,修炼内功,故而技进道显,相得益彰。

“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如今,已经小有名气的孙志国,仍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在艺术的道路上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跋涉着。我相信,自号“崇兰堂主人”的他,一定会在书法艺术这个百花园里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芳香。我期待他在书法上能够“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也真诚的祝愿他的书法在不远的将来达到一个更深、更高、更远的新境界。

请将手机横放观看

感谢阅读







































北京公立医院里哪所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gr/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