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马事故谈安全专业和专业安全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作者岳远林

编辑:张丰予

责编/审核:谷岳

义马气化厂事故一出,全国哗然,这家抓安全管理“名声在外”的企业,随着一场事故走下神坛。一时间网上议论不断,矛头指向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安全立榜样树标杆行为也被描绘成形式主义的东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安全监管、安全管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国内的各类事故中饱受诟病。

我们可以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从政府、行业到企业对化工安全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是不争的事实,也成就了化工安全形势十几年的持续稳定,十几年来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也是一路下降。

但近几年化工行业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不断上升,这说明,面对我国迅猛发展的化工行业,面对专业性、复杂性、系统性极强的化工生产,仅仅靠决心,仅仅靠开展形式上的安全管理,仅仅靠安全管理人员抓安全,就像“义马气化厂对政府的监管要求是重视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双体系建设程序较为完整,应急演练也尽到了相应责任,政府相关部门、业内专家此前对义马气化厂的管理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给予了认可。”诸如此类,是无法系统性地避免风险,避免事故,无法保障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保障化工安全生产,不仅要靠安全专业管理,更重要的还是专业安全管理,要厘清安全专业和专业安全的异同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安全专业和专业安全的概念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安全不是作为一项技术专业来看待。主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仍停留在“监督者、执法者”的定位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召集安全会议、调查事故、发放许可、巡查现场、考核、迎接监管等。高校安全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庞大的需求面前如沧海一粟,在研究机构或中介服务的,勉强还能发挥些专业特长;进驻企业的,短期内会被企业管理氛围同化,自觉走到了“监督者、执法者”的角色定位中。

国内企业中安全专业队伍多为半路出家,且企业基本处于严格监管阶段,安全专业队伍“执法者”的身份被进一步强化。涉及安全的报道出现得最多的字眼是“严格”“坚决”“杜绝”等,完全没有当成一个技术专业来看待。抓好“睡岗、劳保、安全带”三件事,成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技能之一。“干安全,门槛低”,成为国内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共识。企业眼中的技术人才,通常指工艺、设备、电仪等专业技术人才。大家普遍认为安全专业没有什么技术存在,做好安全资料,沉下身子去现场、黑下脸去处罚,就能胜任。安全管理人员普遍职务不高、权限不够、定位不准、技能不足,往往成了最佳“背锅侠”。

专业安全是每个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gr/4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