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诚毅品格
高一、高二年级
社会实践活动掠影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践行“立人以诚,立学以毅”的诚毅校训,年4月24日,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锻造诚毅品格”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体验生活百态,感受了社会的美好,磨砺了坚毅品格。
一
红色之旅:
走进红领巾八一国防园、白塔村党建展示馆
红旗飘飘,唱响军歌嘹亮
国防装备,重温革命历程
百年党史,引领前进方向
我们是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国防园班级合影
2.学生活动随拍
3.国防园学生随笔:
高一1班:秦蓓蓓
第一站我们来到宜兴张渚红汕坞景区,今天的宜兴是带着雾气的,似是有一层神秘面纱等待揭晓,一叶曲折过后又一道坎坷,走不出看不破。潺潺流水穿过了群山一座座,小桥凌于江湖之上,平静的湖面因为偶然的一阵风的惊扰,漾起了波纹,走过国防园,红军们英勇杀敌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蜿蜒曲折的山脉,狭小逼仄的地道,沉重巨大的武器……让我们不得不心生敬意!
高一2班:杨冰琪
红色记忆,他让我见识到了当初中国共产党为国奋斗的艰辛;让我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种种成就的自豪。我亲眼见到了从步枪、坦克到导弹、航母的巨大变化。这次的经历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高一3班:陈子豪
今天学校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第一个到的是国防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架在天桥上的炮台,高大雄伟。据导游介绍,国防园里的炮台和穿甲弹都是真物件,再想到展览馆里展出的抗战时各种枪械,不由让我们想象当年战争的激烈场景,真怀念与敬佩革命先烈们。
高一4班:汤引玉
在红领巾国防园,我们参观了革命时期中国军队所用的武器,以及他们穿过的军装。通过这些我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在战场上挥洒自己爱国热血的样子,心中有辛酸也有骄傲,为他们所承受的艰苦而心疼,也为自己出生在这个团结一致的国家而自豪。
高一5班:赵静怡
抬首瞻仰那历经沧桑的石碑上“红领巾八一国防园”几个字,缠绕着茂盛的藤蔓,那历史厚重悠远之感在我的心扉升腾起来,透过展览馆中留存下来的枪支弹药,我仿佛看到那硝烟四起的战场上,先烈们不畏生死的英勇身影;那一枚枚光辉的勋章,似乎在向我叙述先烈们保家卫国的伟大故事,让我们铭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让我心中对党和先烈们的敬佩得到升华;“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的信念愈发深刻鲜明起来!
高一6班:赵仲语
何为红色?红色代表着鲜血,代表着勇敢,代表着正义,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走进这个纪念馆,我的双眼蒙上了淡淡的水气,我相信,那是感动的泪水。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战斗的武器,承载着多少军人的血汗;那些已成为过去的东西,是何等的令人怀念!
高一7班章雨倩
中午11点,来到红领巾国防园,饥肠辘辘,大汗淋漓,真心不想走了。在老师带领下走近园内,进门就被对面的断壁残垣所震撼。阅读走廊内的宣传张贴,了解了革命先烈风餐露宿,枪林弹雨,为国牺牲,咱们这点困难算什么?真的汗颜!
高一8班:唐忆炜
在这里是无数革命英烈前仆后继的战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浇铸出一片天地。巍巍高山上,你们的身影仿佛依旧在眼前浮现。如今,你们的精神由我们来继承,中国的红色永远不会失去活力。在这里,红色革命英雄现,一代精神永不减。
高一9班:徐浩磊
下午我们去了国防教育园,这里曾是新四军东进后创建的苏南抗日根据地,长眠于此的有49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建有全国首家村级革命烈士陵园,成为弘扬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些都是我们永远缅怀的可爱的人!
高一10班郝加好
沿着一条狭长的通道,我们进入了红领巾国防军事基地。在此,我们见识到了曾经的军事兵器!那是古人的智慧。我们看到了朴素简洁的军服,那是前线战士曾经奋斗留下的印记。我深刻领会到了军人的伟大无私!感谢中国军人保卫国家,守护人民。
高一11班张晶晶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革命新人——我们来了。伴着春风,带着豪情,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灿烂的明天,建设更富强的祖国。
二
文化之旅:
茶文化博物馆
紫砂泡情香落笔,绿茶沁心月明冈。
文化历史陶中孕,研学修行茶里航。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的美好品性。
1.茶博园随拍
2.茶博园学生随笔
高一1班:朱子杰
清风亭与无名山两处都在无锡茶博园中,这一趟社会实践,茶博园中的展品没看出来与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只有一处特别,就是馆内有个大院子,内有一亭,名曰清风亭。是个好名,也傍着泱泱秀水,但周围拥了簇簇的、大红大紫的牡丹,不搭调。不会品茶,也不懂品茶,就是感觉,真正爱茶的人不会钻进亭里久坐。坐腻了就同几个朋友四处闲逛,误打误撞进了一条山林小路,且四下无人,顿感特别。山脚下的路插一告示牌“偷拔一笋,罚款二百”。只想快逃。到了山腰就不一样了。四周是片竹林,适合用“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形容。虽没有“潭影”、“鸟性”还是十足的,鸣声杂而不乱,已经很少能听此般乐调了。这天雾大得离奇,辨不清是天上的云气,还是地下的人气了。此山我愿名曰“清风山”。
高一2班:徐锐
烟消云散,似乎今日朦胧的天气也专为“茶”而起呢,踏足此地,眼帘之中便是“茶博园”三个字。稍作停留,随众人而入,展馆之中的停停顿顿,意犹未尽的惜步如金。细品宜兴茶的风采,恍然闻似如点滴浸润幽香,隐约轻吮茶的清香。
高一3班:陈佳楠
品那份醇香,感那份心宁。这说的自然便是茶了。茶是需要慢慢品的,初觉口中有些苦涩,再品竟化为甘甜,倒是有些苦尽甘来的意味。进入茶博园,入目的便是满山的茶树,轻嗅,一股幽香缓缓沁人心脾。制茶的工序也是极其复杂的——采摘新鲜茶蕊,蒸茶,碾开成饼,晒干。人生亦如此吧,文人雅客在品茶时也是在感悟人生吧。我爱茶那份清香,但我更爱茶所具有的文化。
高一4班:史雨涵
茶的制作往往是传统工艺中的上乘,同时也需要精细的工序。今天我们来到的宜兴茶博园,记载着上至唐朝,下至清朝茶的历史与变化过程。茶艺,不仅仅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文化,更代表中国人民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因此,中国的茶才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高一5班:赵静怡
浓浓御茶,飘香千里。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宜兴阳羡茶文化博物馆拓宽了我对茶的认知。茶圣陆羽荐茶,让我明了阳羡茶成为贡茶的缘由,而宜兴闻名于世的魂宝——紫砂壶,也让我从中了解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高一6班:潘志玲
幽幽墨竹间,淡淡清茶香。当卷缩的茶叶碰撞上滚烫的热水,碧色的身体在水中舒展身资,一刹那,穿梭千年。有幸来到云湖的茶文化博物馆,我们了解云湖名茶阳羡茶,它茶汤清澄,入口留香,乃是茶中上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唐流行煮茶之法,到宋明,将泡茶之法始为流行。中华的五千年历史里,茶无处不在,它踏入了皇宫,走进了宫宅,流连于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迷恋。
高一7班汤小天
俗话说:“阳羡茗香,源远流长。”阳羡是宜兴的古名,茗香便是指茶了,孙权对宜兴红茶就曾极力推崇。今天来到茶博园,看宜兴红茶历史,赏川剧变脸奇技,更能上山亲自采茶,真是畅快淋漓。
高一8班:黄濛元
茶博园中的蜡像以及介绍跨越了历史洪流,向我们诉说着阳羡与茶不得不说的故事。除此之外,紫砂壶作为宜兴的“黑卡”,自然也少不了。茶博园中,成套的茶具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高一9班:蔡茗炎
茶博园里面有序厅,千年茶馆,唐贡焙茶,茶诗流韵等七个展厅。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序厅和千年茶馆。走进序厅,里面黑乎乎的一片,看起来有些许神秘。竹林深处有几盏彩灯散发出微弱的光芒,却把那片仿真竹林照耀得翠绿欲滴,亦真亦幻。而千年茶馆是一条仿真的古代茶局巷,走进去,一座座茶馆便展现在眼前。我们仿佛真的穿越到了明清时代的喧闹街市。
高一10班:吴江阳
芸湖茶博园是这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宽阔的沥青路,沿途的蝴蝶争奇斗艳,与清风美景作伴,我们迈进了茶博园展厅。这里有各色各样的茶叶或是关于“茶”的故事,通过壁画向访学人娓娓道来,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间小茶馆:烟雨迷蒙,过路的行人停留在茶馆,或坐或半躺,大口喝茶,欢声笑语萦绕在这小小的茶馆里。有拉二胡的乐者为说书人伴乐,声音清辽,与说书人相契合,这一方小小天地竟充满了诗意。
高一11班:陈佳灵
最青不过宜兴的山;最甜不过宜兴的水;最香不过宜兴的茶,小小一片茶叶,从远古传到今天,凝聚了中国人多少的智慧和创造,体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三
劳动之旅:
陶瓷艺术实训基地
众星璀璨,紫砂风骚独领。
能工巧手,塑就玉壶风情。
全手工制作紫砂壶,在于融入制作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制作出传统基础上传承发展的艺术品,推动着紫砂事业的繁荣。它们沟通着远古和现代,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历史和科学艺术。
1.学生活动随拍
2.活动随笔
高一1班:赵悦
在宜兴文化艺术学校实训基地,我们体验了陶瓷工艺制作,宜兴的陶泥是其一大特色,紫砂壶听说更是美名远扬,一块小小的泥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工具,只见老师双手灵活操作,不一会儿便完成了一个茶杯,玲珑精致。接着,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原来大家都有一双巧手,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个个茶壶杯做得有模有样。有了基本功,大家开始灵感创作,有做小动物的,还有做食物的!不知不觉,该回家了,而我们,意犹未尽!
高一2班:冯冰雪
今天到了陶瓷文化体验基地,体育了制作紫砂工艺品、阔大的教室,我们围在一起仔细看老师制作紫砂壶的讲解,觉得好简单,但是做起来还真不容易。后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终于做成一只小杯子,过程虽艰辛,但快乐且充实。
高一3班:董璇
暮春时节,天气舒爽,我们来到了宜兴陶瓷艺术实训基地,上了一堂精彩的制陶手工课。正如指导老师所说,自己动手制作陶器是件有趣的事情。除了那块软软的泥土有些不听话外,拍泥坯,捏泥成型,做成一个有模有样的作品,这一过程的确很好玩。除了学习制陶,我们还了解了陶瓷文化,中国陶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我们青年学生应当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高一4班:杨梦娇
宜兴的陶瓷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我们通过亲自体会做陶瓷使自己有更深的感悟。同学们向指导老师学习,领会其文化内涵,丰富了自己的经历,成为了“精雕细琢的大师”。
高一5班:田方圆
陶艺——古老技艺,名扬四海!从未接触过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着手法高超的陶艺老师的示范,心中不由升起对中华文化传承者的敬佩之心。在陶艺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完成了一个小小的茶杯,虽然不怎么美观,但对我的意义却很深远,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
高一6班徐楚涵
我们这次在宜兴陶艺馆学习的是宜兴手艺三朵金花之一的堆花,陶艺老师教我们用朴素的白泥在棕色的泥板上叠出种种好看的花纹,老师给我们示范了火焰,在他手中,泥土似乎像火焰一样跳动起来,在棕色的泥板上燃烧着,朴素的泥板中似乎也拥有了烈火的颜色。
高一7班:吴炜薇
陶艺记
古人云:“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在宜兴陶艺学院的教室里,自己动手将一块块的紫砂泥,摆弄出心中的造型,粗糙丑陋,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同学们个个全神贯注,一片欢声笑语。
高一8班:曾玉冉
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便使用的工艺品,古时的陶俑可谓是盛极一时,今日我便自己动手做了两件陶艺术品。我做的第一个物件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它没有脸,但它好在四肢健全,有头有尾。第二件是用模具做出来的葫芦,很是方便简单。事实证明,捏陶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想做出一个精巧的工艺品,还是要靠模具。
高一9班:华依蓉
来到陶瓷艺术体验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对陶艺课程的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发给我们一块黏土,他先教我们把黏土揉的软硬适中后,让我们自由发挥,通过自己对陶艺的感受捏制自己喜欢的产品,熟悉手感。动手后才发现这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原来也是这么的不易,黏土是软的,稍有不慎就变形,即使是很简单的造型也让初学的我们很难控制。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的重要和主观想象而没有通过实践就不一定正确的这个道理。
高一10班:李怡晓
初次步入此地,适逢阵阵微风,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这是我们到的第三站——紫砂泥体验馆。“紫砂泥不是你们平日所想的那样,是淤泥或者路边寻常的泥土,它是从矿里开采出来的,十分珍贵……”专业的老师将紫砂泥的由来徐徐道来,接下来的时光里,我们借助模具捏出了佛、鸟、桃……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要想打造一个工艺品是离不开精雕细琢的!这就和我们学习一样要用心,慢工才能出细活。
高一11班:吴奕宁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我做陶瓷了。神奇的陶泥,在我们的手中幻化出百态千姿……教我如何不爱它。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