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义马
我曾满怀激情地为义马写过一篇散文,记得题目是《感受义马》,用我自已的亲身经历,抒写了义马的发展进程和现实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那篇文章对于义马的认识还不怎么到位,有点言犹未尽的感觉,有必要再写写这些年来自已对义马新的感受。
毋庸讳言,在全国所有的县级市中,义马应该算是最小的。建市之初,曾有人把义马两字颠倒过来,取其谐音,戏称之“蚂蚁市”,可见其小。义马的小,首先小在义马的版图。总面积才平方公里。老义马人都知道,义马原不过是渑池县的一个乡,公社化时改名为义马公社,充其量一个公的人口而已,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加在一起,年仅15万。工业企业更是少得可怜,市属企业几等于零,刚开始时,财税收入差不多依赖于义马矿务局所属煤矿,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几百万。
当今世界讲的是经济发展,比的是综合经济实力。所谓财大气粗,谁有经济实力,谁就有话语权。国与国之间是这样,地方之间也是如此。
义马这么贫穷弱小,在一些人眼里,实在不怎么样,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早晚有一天会被撤销,或者被别的县呑并。类似的流言隔不多久就会传播一阵,往往说得有鼻子有眼,弄得机关里的人心里毛呆呆的。那时,义马人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去外地出差或去外省旅行,和人交谈时最怕问起家在哪里,常常含糊其词予以回避,实在回避不掉,就谎称“家在洛阳”,生怕自己一旦说出义马,别人就会小瞧似的。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那时行驶在市区的一家大型企业的各类汽车,在车头两侧的标名处,“义马市”三个字总是用小几号的字包裹在这家企业名字最下端的位置,就像老母鸡抱小鸡似的,这明显带有藐视的意味,我那时虽只是市文联的一般干部,每看到这一幕,便感到憋屈,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不久,我又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儿。我的一个老乡有一天夜晚坐火车途经义马,他知道我在这里工作,就特意从车窗留心观看了一会儿。出现在老乡眼里的是那低矮破败简陋的车站,还有陇海铁路两边连绵的群山和山下那稀稀落落的灯光,连一幢像样的楼房也没有,他简直不相信是真的。回到家和我母亲谈起他对义马的印象,竟然把义马比喻为“黑塘冲”。“黑塘冲”是我老家一个交通闭塞,群山环拱十分荒凉落后的大山冲。在这么荒凉落后的地方工作,我没“面子”不说,还让母亲为我担心了好一阵子。
时间如白驹过隙,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的记忆。如今的义马,已今非昔比。经济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根本的改变。截止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8亿元(非煤经济已占经济总值的6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5亿元,是80年代的数十倍,义马先后两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河南第六位,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向全国经济百强县迈进。
经济的腾飞,给全市人民带来了实惠,生活得到了改善,住房变得宽敞,腰包变得充实,人们走在大街上,显出了一种自信。
那年春上,我又一次回乡探望母亲,恰巧遇见了那位途经义马的老乡,谈起两地的情况和彼此的收入,这回轮到他惊愕了,让他好羡慕了一阵儿。
最能体现义马经济腾飞的是义马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市容的变化。
好几年前,我在那篇《感受义马》中描写了义马当初的城市景象:“整个新市区,只有一条不长的马路粗略铺了沥青,城市建筑少得可怜,市政府办公楼和市招待所,加上市邮电大楼是全市最高也是最好的建筑……”
如今,早已是旧貌变新颜,站在高处纵目四望,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河水荡漾,绿树成荫,更有花草点缀其间,随着季节的各异,城市变换着不同的色调,赤橙黄绿相映成趣。除此之外,还先后建成了鸿庆公园、生态公园、义煤游园、银杏公园,还有正在施工的石河河滨公园及义马体育公园,以供人们休闲,开展娱乐及体育活动。
最为义马人乐道的应是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在东沟原有山、水、树的基础上以山造势而建造成的。建设者利用原来的地形地貌稍加改造,在那里建造了石桥,广场及雕塑,新辟了牡丹园、月季园,加上新栽种的林木花卉,又在山水间的不同地段,修建了亭台水榭石桌石凳,以供游人休憩。整个公园既保持了东沟原有的自然生态风貌,又透露出现代生活气息的人文景观。
值得称道的是生态公园里的牡丹园,每当阳春三月,人们无须跑到洛阳观赏牡丹。牡丹园栽种着各种牡丹。花色品类齐全,姚黄魏紫,不亚于洛阳牡丹之美。牡丹花开之际,牡丹园真是万紫千红,异彩纷呈,暗香扑鼻……义马人再不用车马劳顿跑去洛阳赏花,在家门口就可以观赏到争奇斗艳雍容华贵的牡丹。义马人喜爱牡丹的热情一点不亚于洛阳人,花开时节,扶老携幼络绎不绝拥向牡丹园赏花,几乎是摩肩接踵全城出动。为此我曾写过一首观牡丹的诗:
桃红李白春意阑,一园花开独嫣然。
姚黄魏紫不输色,满城争相观牡丹。
与生态公园相媲美的还有银杏公园。银杏公园地处银杏路东段。这里本没有银杏树,公园里和银杏路两旁的银杏树也是新近栽种的,刚刚长出新叶。之所以用“银杏”命名,是因为义马曾是银杏树的故乡。地球还处在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也就是恐龙在地球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义马这块土地上到处都是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蓬勃生长的银杏树。由于地壳变动,气温骤变,大片大片的银杏树被埋入地下。北露天矿在开采作业时,曾采掘到大量的古银杏化石。年和年两次国际古植物会议都把义马银杏图案作为会徽,这不能不是义马人的骄傲和光荣。美中不足的是银杏公园大门广场那件介绍银杏的雕塑,只介绍了银杏的属性及药用价值,却忽略了义马银杏的历史文化内涵。
公园如此之多,布局如此之密,对于一个只有十多万城镇人口的县级市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众多的公园为义马人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提供了方便而优美的环境。人们工余闲暇及双休日,到公园休憩游乐就像出入自家苑林一样方便。人们在那里或散步,或聊天,或看书,或下棋,或作操,或舞剑,或跳舞,悠然自得,怡然自乐。
尤其鸿庆公园中央广场上的集体广场舞,更是闻名遐迩。每当晚上,华灯初放的时候,汇集到广场跳舞的群众有上千人之多。来广场跳舞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尽管有的舞姿优美,有的热烈奔放,有的舞步笨拙,但他们一个个跳得认真投入,酣畅淋漓,热力充沛,脸上流露出一种自信。
作者简介
邓安邦,笔名邓乐荫湖南祁东人,热爱文学,曾当过建筑工人。年调入义马市文联。自年发表小说以来,共发表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计有长篇小说《一路刼尘》、《乐荫中短篇小说选》、《乐荫散文集》、《冰雪集》(诗歌集)。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