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98365.html
前言
第一次听说云石,是在刚回右玉实习那会儿,也第一次听说“中国古堡之乡”,所以当初感觉很陌生。就在今年正月初五的时候,我陪着从太原来的恩师去了云石,后来才知道我们去的那是云石旧堡。
盛夏的一天,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的短信:他说他叫小姚,是云石堡人,并邀请我到云石新堡转转。那会儿,我一口答应了。可整个夏天因为太远,交通不便而没有去,所以感觉很遗憾。
年年末的一天(12月22日),终于见到了姚哥。从交流中我看出了他豪情满怀。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云石,了解云石,他付出了很多。
听了他讲得关于云石的故事后,我感动了……
云石堡概述
云石堡位于右玉县西南60里处,西至边墙3里。明嘉靖三十八年()筑堡,万历十年()因山高无水,离长城较远,而改建在了王石匠河,砖包。周2里7分,高连女墙4丈2尺。东门外有东关,名为“永安重关”。有互市砖楼1座,清设边墩7座,每座设边军5名,每名给瞻军地1顷。并设火路墩14座,每座设火路军2名,每名给赡军地1顷。本边险要有2处:四台水口,设营兵5名防守;十八台水口,设营兵10名防守。明代堡内设守备1员,旗军名,马27匹。清初改设操守1员,守兵名。康熙年间(—),又改设把总1员,守兵82名。雍正十年()设把总1员,隶朔平路参将。云石堡营分管边墙一道,北自铁山堡边界起,南至威远堡边界止,长14.3里。沿边设边墩7座,互市砖楼1座,每座设火路军2名。
云石堡四墙基本完整,墙台与角台矗立,东门遗迹明显,只是绝大部分墙体的砖面剥离,人工破坏痕迹较严重。东墙最高处10.4米,上宽5.2米,下宽6~7米;内层8~10米。西墙与北墙的墙面、墙台都较完整,墙高8~10米。最完整的是南墙,墙面整齐,墙台与角台矗立,有80~90米长的砖面,墙高11~12米,底宽8~9米,上宽4~5米。砖面厚1~1.7米。砖面底部是红石条所砌,离地面高约1.2~1.5米。红石条长1米,宽45厘米,厚15厘米。墙砖长43厘米,宽22厘米,厚10厘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15~20厘米,夯层明显,土质较硬。原堡关门额“永安”石刻残存,长80厘米,宽65厘米。堡内无住户,全部为耕地。勘查情况:云石旧堡位于张二窑村西3华里山顶,保存完好,西南角开门,原有砖包,抗战时被日军拆取,中间有了望台,长方形,东西米,南北米,墙体底宽5.5米,上宽1.5米,高5米,夯层20厘米;新堡开东门,有筑城,南墙面段已毁,正方形,边长米,夯层13—20厘米,墙体底宽5.5米,上宽2米,高2—8米,原有包砖。
云石旧堡
王石匠河改建的新堡
新堡保留下来的砖包城墙
石画
北魏长城
云石境内的北魏长城东起马头山,沿杀虎口外的内蒙古二道边向南,经十三边与明代长城重叠。为黄土夯筑,现存遗迹明显。
北魏长城遗址
一代关隘云石口
云石口位于新云石堡正西1.5公里处,南靠交梁山(古代交战频繁的一座山梁,当地俗称交梁山),北依圣山、桦林山,长城由北向南跨越山岭,两山之间形成了一道多米的狭长走廊,地势险要,构成了天然的关隘。
隆庆年间,明王朝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在此开设马市,自此云石口成为杀虎口之外的右玉第二大关口。从保存下来的遗迹和出土文物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云石是何等的繁华。
云石口
云石口马市遗址
长城界碑
长城界碑位于新云石堡沟北,杨千河乡十三边村西的碑沟内,共有三块,沟北为“大同中路分属西界碑”沟南为“威远路分属东界”,两碑形制一样,高2.15米,宽0.87米,厚0.25米,碑体为赫色石质,字体为阴刻隶书;另有一碑为青色石质,已残破,只留隶书“大同”二字。从历史的遗迹,我们看到了当时云石的重要地位。
长城界碑
“圣山”和“十三边”的传说
在云石西北部的长城脚下,有一个仅仅几户人家的小山庄,名叫“十三边”(当时属云石)。
村名为啥叫个“十三边”呢?这就只得听信老人们的传说了。要讲这个传说,那还得先从“圣山”说起。
圣山,奇峰突兀,陡峭峥嵘。远远望去,俨然是一根巨大的圆形石柱,支撑穹苍,直刺蓝天。看到这奇观状景,人们都会想起“畏途岩不可攀,连峰去天不盈迟”的诗句来。走到近处,圣山并不甚高,相对高度仅只40米上下。但是,使人惊异的却是:圣山拔地而起,无倚无托;即不与山势连绵,也不和峰峦相接,孤然矗立,自得天成。
既称“圣山”,必有圣灵之处。据传说:有一次,王母娘娘闲暇无事,信步走到御花园内逛游散心,正行间,忽见灵芝仙草奄奄待蔫,一时动了恻隐之心,便去提水来浇。谁知王母娘娘提起水桶后,未行几步,脚下一个踉跄,桶内之水溅出数点,直落凡尘。其中有一点水,正好落在圣山山顶,岩石顿裂,遂成水坑。
圣山顶部平坦处仅有40平方米左右。这水坑约在中部,长为七、八寸,宽仅三、四寸,深约四、五寸。坑内水清见石,饮之醇甘香甜,当地居民称为“圣水”。在旧社会,山区人民患病不愈,常常登山祈祷,取水而饮,可治百病。说也怪异,此小小一坑之水,任你多少人,也是随取随满,即不外溢,也不见少。所以,居民信之更诚,求取“圣水”者,络绎不绝。后来,有人在圣山东部凿石为阶,供人攀登:有人在南部脚下盖了“娘娘庙”,便民祈祷。直到现在,“圣水”依然,不满不溢,只是无人再来求取。
圣山,座落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距长城仅数步之遥。据传说: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民夫们见这圣山巍峨催嵬,怪石嶙峋,天然一景,再加上“圣水”清澈,可治百病。众民夫一商量便决定将边墙的原定路线向外扩出几丈,好把圣山围在“口里”。谁知,一段长城筑成之后,第二天起来一看,圣山又跳到了“口外”。民夫们看到这怪异之状,又是惊奇,又是动气。于是,众人心齐,又重新筑了第二道边墙,还是把圣山围进了“口里”。第三天再一看,圣山又跳出了“口外”。就这样,一连围了十三次,结果“圣山”还在“口外”。
也许有人要问:这是真的吗?真不真我是不敢作答的,但是,站在圣山上,俯身一望,道道边墙的遗迹,却仍然依稀可见。所以,这长城脚下的小山村,名字便起作“十三边”了。
圣山
去圣山的石台阶
十三边
迷人的自然风光
云石以东威严矗立着高而险的总瞭山,该山海拔米左右,因登山而望,眼中美景一览无遗,故名总瞭山。说起总瞭山,我们也不得不提到位于该山东脚下的圆台梁:白杨飒爽、青松弄涛,惠风时来、花香扑鼻,清泉喷涌、百鸟争鸣,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云石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长城界碑以东3公里处,巍峨矗立着圣人居住过的名山——当地人亲切的称之为圣山。此山奇峰突兀、山势险峻,远望如定海神针,直插云霄。在圣山上,我们会发现有好些自然形成的洞,屏气静听,叮咚作响,当地百姓认为这是圣人升天前住的地方。
沿着西山山脉北行约10公里,我们便看到了山势险峻,长城蜿蜒的桦林山,相传该山桦林茂密,鸟语花香,可谓世外桃源,故名桦林山。此山四季有景:春天,野花漫山;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玉树临风,是风光摄影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这里一路清泉哗哗、百鸟啾啾,怪石嶙峋、空气清新;这里白杨飒爽、青松弄涛,惠风时来、花香扑鼻。这里是休闲一族理想的徒步旅行露营基地。这里的美景用语言形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圣洞
云石风光
云石风光
旅游开发前景
1、影视城
2、狩猎场、跑马场
3、摄影基地
4、民俗游
友情提示
l所属地区:山西右玉
l适合人群:所有人
l出游难度:微难
l交通指向:位于丁家窑乡,距县城30公里。可自驾游,也可乘出租车到达。(路线图)
l性质所属:历史人文风景摄影徒步露营
l风味小吃:山药抿扒股、莜面窝窝、莜面圪卷儿、荞面圪托儿、豆面抿尖儿、盐煎羊肉等
l门票:无
后记
这里与世隔绝,不被世人所知,这里开发空间广阔,有待志士前来开发。关于云石的故事,我其实知之甚少,仅从历史资料里了解了一些,所以我也只能讲这些了。未知的故事,得等到小姚以及云石人去挖掘、整理……
在这要感谢小姚,感谢他默默无闻的宣传着云石,宣传着右玉。
木制风箱
素油灯台
云石人
讲述云石的故事
漫山的野果
云石新堡
摄影:孙明姚永立右玉辛泰文字整理:右玉辛泰姚永立
便民电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