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272.html
上一讲,我们讲了宋江坐了代理寨主的位子之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加强组织性,提高管理水平,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体制;一是改“聚义厅”为“忠义堂”。
我在上一讲里面讲到,有了家国之忠,人生的境界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梁山的最高境界确实是待宋江上山以后才得以提升的,宋江赋予了梁山道德上的追求。“聚义厅”与“忠义堂”,一字之改,改江湖为国家,改江湖义气为道德正气。梁山也不再是一帮流落的豪杰啸聚一堂、暂栖其身的地方,不再是他们追求个人享受的地方,而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为人境界的场所。梁山好汉,由乌合之众,变成了有政治目标和道德追求的群体。
梁山,从此就真的由一个盗匪集团变成了一个有政治诉求的军事政治集团。
从王伦的小农自留地到晁盖的流氓无产者的销金窝,再到宋江的有组织、有纪律、有目标、有理想的政治军事集团。梁山,终于实现了它的自我超越,梁山终于脱胎换骨。晁盖时期虚无的“替天行道”,终于落到了实处。
而这个自我超越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忠义堂”牌匾的悬挂。
那么,为什么宋江要在这样的敏感时期挂出这样的牌匾呢?
首先,当然是现实的需要。宋江需要在这个时侯除旧布新,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宣布自己时代的到来。“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地点还是那个地点,世界却已经不是那个世界。旧梁山已死,新梁山已立。
其次,梁山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必须有自己的派头、有自己的格局,以便区别于其他的小山头。如果还和其他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头一样叫“聚义厅”,那就不足以显示梁山的身份和地位、不足以显示梁山的理想和追求、不足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投奔。
第三,更重要的是,原来的聚义厅,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呼小叫,很合比如像三阮兄弟、李逵、清风山燕顺、王矮虎等人的口味。但是,随着梁山的壮大,梁山群体里面,朝廷降将、地方名流、财主逐渐占了多数,这样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毫无吸引力。他们需要有一些诸如建功立业、尽忠报国等等的事业心。
在活捉呼延灼的时候,宋江对呼延灼就这样说道:“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
接下来宋江告诉呼延灼:“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
你看,宋江说服呼延灼,靠的是两手:
第一,礼貌周全,态度谦恭。这对一个俘虏来说,确实是很受用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就是告诉呼延灼,梁山并不是一个反政府组织,而是一个随时准备投靠政府、接受招安的组织。这一点才是让呼延灼最终下定决心归顺的原因。因为,这样一来,呼延灼这样的人,就既不用担心落草为寇、玷污名节,成为千秋罪人,又看到了重新做人的希望。
宋江后来招降朝廷将领,全部使用的都是这一招。
只有有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够让这些人归顺。
所以,尽管我对宋江的很多行为并不欣赏,但是,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却是一件必须肯定的事。
好,加强组织,改名“忠义堂”这件事干完了,现在,应该考虑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了。
但是,曾头市此时还真的打不得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晁盖的遗言。
此时打曾头市,谁会擒获史文恭呢?比如林冲、比如呼延灼、比如武松、比如鲁智深、比如李逵……那么问题来了,按照晁盖的遗言,他们中不管是谁,都必须做老大。
他们能吗?他们会吗?他们敢吗?就算他们能、他们会、他们敢,别人服吗?吴用服吗?宋江服吗?
所以,对曾头市,打还是不打,还真是一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宋江与吴用的精诚合作。
宋江当然知道这些,于是,不久就聚众商议,欲要与晁盖报仇,兴兵去打曾头市。这是摆出架势,假动手,唱红脸。
军师吴用谏道:“……却思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我们岂可不待百日之后,然后举兵?”这是真拦阻,唱白脸。
而且,吴用就是吴用,这事本来是为晁盖而起,他也就借晁盖说事:居丧期间,不可轻动。
动,是为晁盖;不动,也是为晁盖。理由很充足啊。
宋江马上偃旗息鼓,一点也不坚持,就依吴学究之言,守住山寨,每日修设好事,只做功果,追荐晁盖。
但是,就依吴用之言,一百天之后,你总得打吧?所以,他们必须在这一百天之内,想到一个办法。办法倒是没想到,他们想起一个人来。谁呢?卢俊义。
卢俊义是什么人呢?北京城里的卢大员外,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宋江说:“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么烦恼不释?”
原来,要卢俊义上山,是为了解决宋江的大烦恼啊。这个烦恼是什么呢?就是座位问题。
吴学究道:“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被贼惦记着。
被梁山惦记着,那就比被贼惦记着还要更加可怕。
朱仝被惦记了一回,结果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卢俊义被惦记上了,是什么下场呢?
小说自此,从第六十回到六十六回,曲曲折折都是围绕一个人——卢俊义。为了一个目的——把卢俊义拉上山。其间,因为宋江兵打大名城,惊动朝廷,引出关胜征剿梁山泊,这就是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最后关胜归顺梁山,帮助梁山降服了水火二将,这就是第六十六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以及宋江顿兵大名城,久攻不下,焦虑生病,引出张顺往江南延请名医安道全,水上报冤,这是第六十四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有关卢俊义的故事,值得思考的故事是张顺的故事,而关胜的故事实际上则是《水浒》中的一大败笔。这个后来座次极其靠前,位列马军、步军、水军等诸将之首的关胜,气质虚骄、形象呆板、做事虚假。马幼垣先生也认为关胜是“最假得离谱之人”,这是作者完全按照关羽的理念,刻意堆砌起来的“假冒伪劣工程”。所以,我们对于关胜就不提也罢。
好,这一讲,我的题目是:贼惦记。我的意思是,晁盖死了,梁山遇到了一个大危机,那就是谁当老大的问题。宋江在吴用给出的理由下,做了临时代理寨主。并且,假借给晁盖百日举丧,不能兴兵,延缓打曾头市的时间。在这期间,你可以想象得到,宋江、吴用甚至当时山上的诸位头领是何等焦虑。
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大名府的大财主卢俊义。一定要把他弄上山来,借他之力,解决梁山的权力交接危机。但是,有一个问题,卢俊义长在豪富之家。他除了家缠万贯之外,还家传清白,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自称“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这样一个有家有国之人,日子过得滋润,又满脑子忠臣孝子的观念,要他上梁山,难。
不过,这两点,都难不住梁山。
为什么呢?很简单,你有家,让你家破人亡便是;你爱国,让你有国难奔就是。只要你被梁山惦记了,你最终逃不脱梁山的算计。
我们下一讲再讲。
青山元不动有用的话,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