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博物馆藏青铜器等文物巡礼

扬州博物馆藏青铜器等文物巡礼

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扬州,是中国古代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集散的都市。扬州城市故事,如澎湃的广陵潮,高潮迭起,连绵不绝,既经历了“歌吹沸天”的繁盛,也饱受过“废池乔木”的悲怆。春秋时代吴王筑邗城,开创了扬州的城市历史;汉代以广陵城为中心,发展出繁荣的区域文化;隋唐时代南北运河的开通,使这里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宋元之际,扬州虽然遭受了战争和环境变迁的影响,城市生活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活力;明清时期,随着漕运通畅和盐务兴盛,这里再度出现了令人眩目的繁华。融南北文化于一体的扬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生存方式,并以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广大地区,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展厅分为五个部分:“争霸中原”筑邗城、“煮海筑钱”镇广陵、“扬一益二”繁华地、“烽火扬州”冠淮左、“富甲天下”话扬州。通过邗城、广陵城,吴王都城,唐城、宋城和明清新城的变迁发展,反映出扬州城市历史富有特征的节律,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大势变化的缩影。

铜带钩

战国

长20.5厘米

年扬州郊区西湖果园砖瓦厂战国木椁墓出土。带钩铜质鎏金,作长条形弯曲状。两端浇模成螭首形,一端螭首翘起成钩状,一端螭首平伸,螭身即钩身嵌两排细条形绿松石颗粒。该带钩设计精巧,装饰华丽,映衬出使用者的高贵身份。

“广陵服食官”铜鼎

西汉

通高29、口径22厘米

年邗江杨寿镇李岗村宝女墩汉墓出土。鼎盖弧隆,上置三半环钮,钮上各有一乳突。鼎身子口,扁球腹,圆底,三蹄足。腹上部附二对称环形耳,中部有一道凸棱。盖阴刻隶书“服食官钉盖第二”三行七字;腹上部阴刻隶书“广陵服食官钉第二”四行八字,字体规整有力。“钉”系汉代“鼎”字之异书。

辟邪踏蛇铜薰

西汉

通高9.5厘米

年扬州市郊西湖胡场7号墓出土。器体雕铸成一站立的辟邪状,身体作薰身,头、肩部作盖,与身绞链于胸部,辟邪体浑圆,强壮有力,昂首向天,大鼻、突目、独角、口大张露齿,口、角、额部镂空作薰孔。体饰双翼,翼上饰卷云纹,四足爪形,抓踏一条盘成“S”形的蛇,蛇之头、尾卷至辟邪腹部。该器构思精巧,铸造精良,是汉代铜器中的精品。

铜卡尺

东汉

长13.3厘米

年邗江甘泉镇姚湾村汉墓出土。该卡尺由主尺(固定尺)、副尺(活动尺)和导销三部分组成。卡尺长13.3厘米,固定尺卡爪长5.2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鱼形柄,饰鳞状纹,长13厘米。固定尺尾部有小孔,在固定尺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导销,导销可循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与活动卡爪间接一环形拉手,以便于操作卡尺测量,使用时,通过活动尺的左右移动,可测量器物的直径、深度以及长、宽、厚,较直尺方便和精确,其固定尺和活动尺上的计量刻度,因锈蚀难以辨识。此卡尺出土于东汉墓中,极为罕见。

铜钵、铜勺

钵高8.4、口径7.7厘米勺长13.3厘米

年仪征刘集新华汤庄出土。钵呈扁圆形,唇口下沿部位饰二道细弦纹,鼓腹,平底。勺口呈椭圆形,扁柄细长弯曲自然。两件铜器虽然光素无纹,但铸造精良,器表光亮,造型给人一种稳重大方的感觉。钵、勺为日常生活实用品。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xc/8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