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层深处的百米采煤面,一根根钢梁飞架,一棵棵钢柱林立。看它们,挺起身驱,伸开膀臂,把千米岩层托住,将万钧压力顶起,日日夜夜不下岗,分分秒秒不松劲。它们是对矿工夺煤大战的武器,是矿工革命意志的象征。人们赞美钢梁铁柱,更赞美钢梁铁柱般的矿工!劳动英雄、原义马矿务局常村矿第二采煤队工人朱忠秀,自觉挑重担,舍身战艰险,奋勇顶妖风,努力作贡献。人们热情地称赞他是矿山“顶梁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忠秀的故事。
年,朱忠秀在井下采煤,已经有十五个春秋了。十五年来,他怀着为发展祖国煤炭事业多作贡献的壮志豪情,处处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事事以满足国家需要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心扑在煤炭生产上。他常说:“铁人王进喜是搞油的,我们是出煤的,分工虽不同,都是主人翁。”铁人为国家承担压力,要让石油流成河,咱们也要勇挑重担,让煤炭堆成山。常村矿过去采煤实行的是“两采一准备”作业法,由于工序分割,工种单一,限制一天只能搞一个循环,结果大伙儿想闹翻番、多贡献,却有劲使不上。看到这种情况,朱忠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了踢开这个绊脚石,闯出一条新路子,他一连几天下班不休息,和小组的战友们一起琢磨、研究,最后,提出了改“两采一准备”为“三采三放”即一日多循环的建议。这个建议一提出,立即得到了矿、队领导的热情支持。但是这种新工艺要求每个工人既要会采煤,又要会放顶,难度不小。朱忠秀原是采煤工,不会打柱、放顶。为了尽快突破难关,他拜放顶工为师,一项一项问,一点一点学。为了练习挽回柱的钢丝绳套,他挽好拆掉,再挽再拆,一双厚实的大手磨去了一层层皮,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经过一个多月的磨爬滚打,反复实践,朱忠秀小组第一个突破了放顶关,实现了一日多循环,这个经验在全矿推广后,煤炭产量猛增一倍,月产一跃达到了双万吨。一次,朱忠秀在省里开会,听领导讲当前化肥生产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趁机抬高市价,妄图卡我们的脖子了。这消息,就像千斤重石压在朱忠秀的心头。他想:化肥缺少,这与我们煤矿工人有直接关系。我们应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主动为国家承担压力!他恨不得一下子飞回矿上,投入夺煤大战。散会后。剧团请代表看戏,他没有心思去,本想给小孩买件衣服,他也顾不得买。当天他就折回矿上,把会议精神讲给全队职工,把烈火烧在大伙儿的心里。同志们听了,一致表示要变压力为动力,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为了出争气煤,朱忠秀和爱人商量,吃饭灭了小伙入大伙,丢开家务夺高产,一个在井下攉煤放顶,一个在井上搞设备完好,夫妻俩互相支持,你追我赶;为了出争气煤,朱忠秀患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肚子疼得直不起腰,医生一次次把假条塞到他手里,他每次都往枕头下一压,带着药下井,领导劝不住,同志拉不回,为了出争气煤,他一天干八小时还嫌少,经常早下井,晚升井,十几个小时地干。“老朱,矿上的活你能干完吗?”有人问他。“有干不完的活,咱就要拿出使不完的劲!”他豪迈地回答。就是凭着这股劲,朱忠秀和全队的战友们把采面当战场,苦战一年,在全省第一个登上了中厚煤层炮采工作面平均月产三万吨的新高峰,并创出了月产五万二千多吨的新纪录。(未完待续)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