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马市东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机关志愿者开展了“使用公筷公勺健康文明餐桌”系列主题活动。
公筷是公用的筷子,即大家用来夹菜的筷子,放在盘上,大家拿来用,不过不能放到口里,是为卫生问题设计的。(来源:百度百科)
在传统合餐制的家庭聚会、朋友聚餐、集体性宴席中,多未采取公筷和公勺分餐,而是使用私筷私勺。如此一来,就会把私筷主人的唾液,通过夹菜、舀汤等方式传播给其他同餐者;如果私筷主人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则会为病菌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如此,使用公筷公勺就成了实现健康就餐的有效手段,也成为防控新冠疫情的现实要求。在网络上,还出现了关于“公筷公勺”的成语新解,颇为有趣。
志愿者们为行人和机关办事的居民讲解使用公筷公勺的益处,积极发放宣传资料。
志愿者们向餐饮店负责人建议注意用餐安全。“顾客就餐,要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就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最好以外卖的形式为妥。”
“政府宣传的这个公筷很有必要,咱老百姓平常生活不注意,现在知道了,下次吃饭就用开始用公筷。”经营餐饮的群众说道。
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用餐习惯,鼓励市民群众使用公勺公筷,东区街道办事处的志愿者们纷纷走上街头,重点针对行人、饭店、超市开展文明餐桌的宣传。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余份,普及群众近人,让居民使用公勺公筷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在东区营造了良好的文明用餐氛围。
来源:文明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