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85期(总第期·年5月9日)
本期提要
★省林业局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李志锋通报林业防灾减灾情况
★绿化崤函大地扮靓黄河明珠
★绿色林带扮靓社旗
★杞县积极开展县域绿化彩化
★西峡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淅川启动年度林业好新闻评选活动
★内乡发展樱桃产业助农增收
★新冠疫情抗击颂
要闻(林业大事荟萃)
省林业局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本报讯报道员柴明清摄影报道5月8日,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原永胜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专题听取《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标准》征求意见情况、《沿黄湿地公园群发展规划》编制等情况汇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性修改、补充、完善意见。
汇报会现场
与会人员对相关文案、图表进行认真研究、讨论
原永胜对相关工作提出要求
汇报会上,局总工室负责人汇报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标准设计等相关情况,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同志汇报沿黄林业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黄河湿地保护有关规划编制情况。与会同志就相关内容深入探讨交流。
原永胜充分肯定各相应专业组为加快工作进度做出的努力,要求各专业组认真吸纳会上提出的各种意见,尽快对文案图表补充完善,争取向省政府汇报后早日印发实施。
原永胜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既对林业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又为林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与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标准,努力使各项标准和规划尽快出台,为沿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技术遵循。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师永全,省林业局党组成员、省森林公安局局长朱延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锋参加会议。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题规划、起草组成员列席会议。
李志锋通报林业防灾减灾情况
本报讯报道员柴明清摄影报道5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5.12防灾减灾日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会上,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锋通报全省森林火灾防控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志锋通报林业防灾减灾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20起,在春节和清明节的高火险时段实现零火情,创有记录以来历史新低。李志锋说,取得如此好的防火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有关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防火责任。省委省政府对森林防灭火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全省森林防灭火工作汇报,并对具体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多次到实地明察暗访,并提出具体推进措施。省林业局班子成员实行包干包片,多次到责任区开展调研指导。在森林防火关键时段,省林业局派出65名得力干部,分包全省重点火险县,定点包县,定点指导。各级党委政府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防火体系。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在森林防火高火险期,加大对林区的火源管控,重点火险县60支森林消防专业队名队员强化演训,靠前布防;支森林防火半专业队名队员开展扑火训练,高度戒备,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是严格火源管控,狠抓源头治理。盯紧春节、元霄节、清明节、五一节等森林防火关键时段,加强火源管控,严厉打击各种野外违法用火行为,突出对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太行山等重点林区,电力、通信、军事、公墓等重点部位,省际、市际交界等重点地段,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发现需整改隐患个,排查火源隐患个,并及时整改到位。全省重点火险县名护林员加大巡护频次,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在森林防火关键地段设立个检查站(卡),名检查员坚守岗位,加强进入林区人员车辆检查,严防火种及易燃易爆品进山入林。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与省应急、气象部门合作召开会商会,及时发布高火险气象信息。依托瞭望塔、地面巡护、视频监控、无人机巡监等多种手段监测火情。关键防火时段实行双岗值班和零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卫星监测热点2小时反馈制度和“有火必报”、“报扑同步”制度,确保突发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四是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提高林区群众的防火意识,推动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积极倡导文明祭祀,引导群众采取植树、种草、送花等生态方式祭扫,禁止在林区烧纸、焚香和燃放烟花爆竹,尽可能避免发生人为森林火灾。
随后,李志锋通报森林病虫害防治情况。
李志锋说,森林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近年来,全省林业病虫害年均发生万亩左右,普遍呈高发态势,每年防治作业面积在万亩次以上。主要种类首先是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两大检疫性病虫,其次是杨食叶害虫和病害,以及松类和栎类叶部害虫等。总体预测,年全省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仍在万亩以上,仍呈高发态势。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林业病虫发生面积51.33万亩,同比上升10.63%,以轻度发生危害为主,日本草履蚧、杨食叶害虫、松树叶部害虫、栎树食叶害虫等危害面积同比均有增加。各地采取人工地面防治和部分飞机喷药防治面积41.2万亩,较好控制了危害程度。4月下旬以来,随着气温快速升高,各类林业病虫害预计将逐渐进入严重危害期。
一是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属杂食性,严重危害林业、农业、园林等多种植物,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目前81个疫区县已经处于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末期,预测全年发生面积万亩左右。
二是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有害生物,我省南部和西南部有6个疫区县。去年秋季普查,发生面积6.6万多亩,枯死松树6万余株,截至目前已基本拔除。但疫区县仍存在内增外扩风险。
三是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预计5月中下旬进入危害期,可能出现“夏树冬景”现象。
李志锋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系统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全面提升防治减灾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对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报。二是重点预防杨食叶害虫危害,保障资金和物资到位,7、8月份适时开展防治工作,避免第三、四代出现“夏树冬景”成灾现象,并对大面积发生的杨树病害,采取区域性防治。三是对突发病虫灾害落实政府主体防控责任,采取应急防治措施,组织开展以飞机喷药防治为主的的综合防治,确保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7‰以下。
发布会上,省应急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地震局分别通报相应防灾减灾情况。
据悉,经国务院批准,自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年5月12日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沿黄生态保护系列报道
输
编者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河南公里,黄河流域9市1区和3个受水区,涉及13个省辖市个县(市、区),国土面积9.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55.9%;常住人口万人、占全省67.5%;经济总量占全省80%左右;林地面积万公顷、占全省61%;湿地面积32.3万公顷,占全省51.5%。无论哪个方面,黄河流域之于河南,都举足轻重。
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此纳入国家重大战略。今年是这一战略推出的第一个执行年份。本报推出“沿黄生态保护”系列报道,展示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今天刊发三门峡市。
绿化崤函大地扮靓黄河明珠
报道员赵毅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是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现辖6个县(市、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72%,居河南省第一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等称号,被誉为“黄河明珠天鹅之城”。
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期间,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三门峡市作为黄河流域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全市林业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及时集中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先后组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调研会20余次,从“八个深刻领会”入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特别是遵循习总书记“关于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的精准论断,“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要指示,找准林业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中的发展定位,抢先发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守住了“蓝天碧水好空气,青山绿水白天鹅”,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早谋划国土绿化取得新成效
围绕《森林三门峡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屏、四极、多廊、多点”的市域森林生态建设总体格局,在省下达任务基础上,谋划启动了三门峡城郊南山北岭生态屏障工程。围绕生态廊道建设十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重点打造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绿化工程。围绕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灵宝杜仲、卢氏连翘、渑池丹参等林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土绿化、美化先进市和样板市,奋力谱写“生态立市”的绚丽篇章,为早日实现“叠翠黄河畔、果香崤函地、花映天鹅城、绿满三门峡”的城市新形象打好坚实基础、积聚更大后劲。
今春以来,林业部门紧紧抓住疫情基本平稳、春季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和连续几场降雨的有利条件,通过抢时间、抢季节、抢墒情,促进保质量、保进度、保任务,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意义特殊的义务植树活动。一是2月23日,率先在全省开展春季市、县、乡三级首次义务植树活动,吹响了国土绿化提速和生态廊道建设春季会战的冲锋号。河南卫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专栏首篇报道三门峡。二是3月12日,作为全省沿黄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集中开工暨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的分会场之一,市四大班子领导同余名干部职工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岸边参加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义务植树活动,拉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序幕。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通过40天的春季国土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集中会战,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0.66万亩,占省下达人工造林任务27.15万亩.9%;生态廊道绿化完成5.48万亩,占省下达任务4.15万亩的%。完成义务植树.3万株,占省下达任务万株的.6%。南山北岭生态屏障建设完成示范点3个,总面积3亩,投资万元,栽植油松、侧柏、扁桃、花椒、连翘等各类苗木28.4万株。
破难题机制创新获得新提升
通过建立多元化造林投入机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盘活造林用地保障机制,解决地从哪里来、树往哪里栽的问题;立足本地优质苗木存量机制,破解苗从哪里来的问题;优化森林资源培育机制,解决树由谁来栽的问题;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解决树由谁来管的问题。卢氏县国储林项目前3年建设期和后22年管护期捆绑招标,由9家公司建设基地和经营,一次性解决了地从哪里出、钱从哪里来、树由谁来栽、栽后谁来管的难点问题。湖滨区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参与的形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造林公司一次性付清3年土地流转租金,同时吸收当地农民到公司务工。3年后林地产生效益,除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外,当地农民还可以劳务或资本方式参股增收。目前南山北岭绿化提升工程流转土地余亩,在耕地内打造高效扁桃示范基地,耕地埝边混交栽植常绿树和连翘,实现效益和美化的有效结合。全市紧紧围绕造林绿化“地从哪里来”破解难题,通过拆除腾退违法占地、非法违建等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做到拆违增绿、腾退建绿、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共复绿面积亩。义马市在西工区国道两边和企业周边拆危复绿、应绿尽绿,近自然栽植22个树种亩,建设异龄、复层、混交近自然的生态景观。陕州区大营镇辛店村废弃沙场拆违覆绿面积亩。灵宝市开元大道两侧扩延30米腾退绿化面积亩。
建精品示范工程树立新标杆
全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立市四大战略,建设了一批山区森林化、廊道林荫化、城市花园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农田林网化“六化”示范工程。最具代表性的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目前实施的第一期陕州区至函谷关段和王官至大坝段,长度共计44.7公里,采取常绿树种、彩叶树种等片状、块状、丛状配置,高大乔木、花灌木、地被花草等立体搭配,绿化标准高,效果初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节点景观。其中,示范区高标准打造了1余亩的好阳河湿地修复工程。湖滨区打造了余亩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灵宝市结合道教文化打造了老子生态养生园。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分区域、分工程、分类别开展造林绿化,亮点频现,精彩纷呈。卢氏县国道县城段绿化,全长16.5公里,绿化面积余亩,采取土壤改良、大穴整地、大苗栽植、大穴浇水、固定支架、栽后抚育等措施,逐步建成高标准的生态、休闲景观带。建设的北岭至火炎林果产业带是卢氏县规划实施的六大产业带之一,横跨东明镇、沙河乡两个乡镇的当家河、火炎、张家等8个村,面积2.3万亩,规模最大。陕州区连霍高速西出口生态治理项目坚持绿化美化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一次成景;沿黄生态廊道绿化高标准快速推进,示范性强;省道绿化坚持集花果山林、森林村庄、活力田园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生态综合体,景观最美。义马市把国土绿化、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重点推进涧河两岸水源涵养带、矿区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西工区生态防护工程建设,效果最好。湖滨区高庙乡穴子仓村沿黄生态廊道及南山北岭提升工程规模大、进度快,列入了市、区重点工程,标准最高。示范区主动作为,创新机制,连霍高速与郑西高铁中间路段绿化等廊道建设效果初显。仅用6天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沿黄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集中开工暨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分会场筹备工作,速度最快。渑池县廊道绿化与林下经济充分结合,常绿树种标准较高,韶山横岭顶困难地造林,措施最优。
增赋能产业融合实现新突破
着力盘活现有林业资源,大力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建基地,拉长产业链条,融入文化和旅游等元素,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卢氏县建成的北岭至火炎万亩林果产业绿化带,高标准绿化的15公里环形道路打通了当家山的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张博无刺花椒基地、火炎花椒基地,形成了一条林果产业带,集生态休闲观光、田园采摘、运动养生、体验自然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基地。省道陕州区段廊道绿化集花化、彩化、美化为一体,将廊道绿化与森林康养、森林休闲、森林旅游有机融合,打造了一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最美公路。示范区马谢村建成了集种植、观赏、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千亩梅园,变“三季有花”为“四季有花”,带动“乡村增绿、群众增收、资源增效”。渑池县将廊道绿化与产业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等相结合,大力实施“双椒一药”发展战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义马市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坚持国土绿化和保护古生物地质遗迹、建设矿山地质博物馆、建设郊野休闲公园、改善矿区综合环境有机融合,使曾经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矿坑荒地焕然一新,植物生长繁茂,绿化效果初现,俨然已实现“华丽转身”。过去附近居民曾饱受煤灰矿渣的困扰,常年门窗紧闭,现在这里却成了大家休闲游玩、踏青赏花、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重统筹资金投入形成新格局
全市林业主管部门以政府投资、项目支撑,社会资本为抓手,创新投融资模式,逐步形成了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格局。积极申报国省工程补贴资金和重点工程财政投资等,市县两级政府将造林绿化投资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可与上级造林项目补助资金整合使用。加大重点造林项目财政支持力度,在用途不变的情况下,加快采取“以奖代补”“先造后补”形式,对生态廊道建设、现代森林生态综合体、林业龙头企业、林农合作社、造林大户等符合政策规定的优先给予补贴。积极推广“政府协调土地、公司承包造林、农民以流转土地和参与管护入股”的融资模式,认真选择、整理、包装项目,建立项目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通过“抵押担保”和“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两种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金发展国储林,实现国家得木材、社会得生态、地方得投资、企业得效益、农民得收入的“五得”建设目标,有力的保障国土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顺利推进。市投资集团融资9.6亿元建设沿黄百里生态廊道一期工程。卢氏县国储林建设项目现已落地3.8亿元。义马市国储林资本金已到位万元。湖滨区沿黄生态廊道列入市、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由财政投资;南山北岭生态屏障利用社会资本,3个示范点投资万元。陕州区南山北岭生态屏障示范点投资万元。灵宝市克服财政困难,专项列支万元用于国土绿化。渑池县财政根据苗木数量和栽植质量,对廊道绿化给予补贴。
经验交流
绿色林带扮靓社旗
报道员刘博
去冬以来,社旗县以国储林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实施高标准造林绿化。全县完成造林2.7万亩,占市分配任务1.6万亩的%。其中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的全县造林绿化的“一号工程”—商南高速、郑万高铁沿线的绿色廊道建设,做到了一次规划,一次建设,一次成林,共造林1.35万亩。商南高速社旗境内全长38.9公里,规划造林亩,实际完成1万亩。郑万高铁社旗境内全长9.29公里,规划造林亩,实际完成3亩。
重视廊道建设,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年8月以来,社旗县先后5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研究部署造林工作,并相继召开沿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现场会、推进会等十余次。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领导包村的责任制度。林业局抽调领导和技术骨干12人,组成林业局局长为指挥长的绿色廊道建设指挥部,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建立一天一督查、三天一汇报、一周一通报的督查制度。技术骨干分包标段,从规划、施工、验收等全程服务,一包到底,确保廊道建设工作责任落实,组织有序,保障有力。
围绕总体目标,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社旗县紧紧围绕“创经济强县、建生态社旗、大力提升绿色交通体系”的总体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高标准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按每侧米的标准,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生态通道林带。同时,全线邻村的地方,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统一进行立面改造,统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统一建设围村围镇林带。
在树种选择上,社旗县结合国储林项目树种要求,打破常规,开阔思路,杜绝树种单一,突出乡土树种,突出树种多样性,坚持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共生,经济树种与用材树种并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互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种植了楸树、国槐、栾树、杜仲、银杏、玉兰、五角枫等林木,提高了廊道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紧盯造林质量,创新机制,注重实效。为破解生态廊道建设用地难的阻碍,社旗县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实行土地流转和工程招标制度,优中选优。一方面,实施公司造林、大户承包造林机制。国储林项目全部实行公司造林,相关乡镇政府统一流转土地,把流转出来的土地由社旗县绿青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12家造林绿化公司实施,造林结束后按照国储林项目投资验收评审结果,拨付资金;其他造林采取大户承包或股份合作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实施奖补机制。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通道林每亩补贴元,连补三年,有效的提升了承包户造林积极性。
强化部门联动,密切配合,严格标准。针对绿色廊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土地流转、附属物清查、青苗费补偿和土地资金补偿等难度大的问题,社旗县林业局会同乡镇及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牺牲节假日,艰苦奋战,以“责任到人、分包路段、驻守工地、先行垫付资金”等方法开展工作,确保了各标段绿化工程稳步推进。在造林过程中,严把整地、苗木、栽植“三道关卡”,严格按照浇足水、高封土、土踏实、树扶直等规程栽种,严格质量标准,提升苗木栽植质量。
细化分解任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为快速推进工作,社旗县将廊道建设工程细化分解,对工程建设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工期,整地、栽植、浇水、涂白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到位。同时定期召开观摩会、现场会、督战推进会、小评会等,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排、亮、评,对排名靠后的乡镇及施工单位进行电视曝光。去年9月份以来,已开展4次观摩评比活动,有效推动了造林进度。
快讯(八方新闻速递)
杞县积极开展县域绿化彩化
报道员王文豪
近年来,杞县在国土绿化中注重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精心打造“亮点”工程,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一是大面积选用国槐、白腊、栾树、柳树、大叶女贞等存活率高的乡土树种,搭配紫叶李、海棠等灌木,在林间种植月季、牵牛花、黑麦草、紫花地丁等适合该县气候、土质花草,花草绚丽色彩与乔木、灌木形成丰富立体画面,增强园林绿化面的植物层次,提高观赏价值。二是积极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庭院绿化,要求所有临街单位围墙能拆尽拆,拆墙透绿增添城市绿色元素。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县所有单位庭院绿化和拆墙透绿。三是拆违建绿。加大县城区域和城乡结合部拆违力度,违建拆除后的土地优先用于建设城市绿地和街头游园。四是见缝插绿。对县城区所有的边角地带宜绿见绿,同时注重提高城市绿化中的高大乔木比例,带冠栽植。目前县城新增绿化面积亩,新建绿道5.68公里,基本达到米见绿、米见园。
简讯
★西峡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本报讯报道员樊丰阳报道今年以来,西峡县统筹施策、全向发力,全力冲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是邀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创建总体依据。二是在成功创成省级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对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5大类33项标准,逐项过筛子,重点提升县城公园绿地规模和质量,县城范围内做到应绿尽绿,公园绿地重点补植补栽乔木树种,提升森林景观效果。三是对城区干路、高速、铁路、省道绿化质量进行全面复查和提升改造,城区主干路和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到60%以上。持续提升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质量,重点围绕国道猕猴桃长廊、北部山区山茱萸产业带、丹田阳回浅山丘岭小杂果经济带,连片成带持续扩大基地规模。四是加大生态宣传力度。在县城、乡镇主要公园、广场、绿地增添生态文化宣传设施,营造出浓郁的宣传氛围。加大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档案,力争挂牌率达到%。
★淅川启动年度林业好新闻评选活动本报讯报道员葛玉顶报道日前,淅川县委宣传部和淅川县林业局联合开展“年度淅川县林业好新闻”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旨在激发全县各新闻工作者推出更多反映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好作品,进一步宣传淅川林业生态建设新成果,增强全民植绿、护绿意识。此次好新闻评选设一、二、三等奖,上报作品时间截至年1月10日。
★内乡发展樱桃产业助农增收本报讯报道员李红亚报道近年来,内乡县把樱桃产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对新发展的集中连片20亩以上,每亩一次性奖补元。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进优质樱桃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引导果农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品牌化销售。赤眉镇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的生态环境,通过举办樱桃采摘活动,进一步提高赤眉樱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年一度的樱桃采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业观光旅游。经过数年发展,目前赤眉镇樱桃种植面积1.1万亩,带动农户户,其中户贫困户发展樱桃种植,户均增收逾万元。
创作(文学文艺文化)
新冠疫情抗击颂
●肖中山●
龟蛇山上起狼烟,传警遍及宇寰。
凶疫袭来,潜伏如狐,蔓延如蝗,势如洪冲关。
江汉三城病魔狂,危及人民数百万。
党政军民齐呐喊,朝野紧急动员。
举国设防,策稳如山,动疾如风,令严如国战。
神州大地筑金汤,阻击病毒名新冠。
士民工商齐参战,全国驰援武汉。
雷火神山,转眼成建,中西结合,功绩可参天。
病学示警钟南山,封城计出李兰娟。
外防病患输入者,内防交叉感染。
万里神州,铁桶一般,精密统筹,城封而民安。
鸡飞狗跳诸般国,敢讽中华非典范?
真金何惧烈火炼,真理源于实践。
宗旨领引,守心如初,庙算策坚,民稳国安澜。
何以华夏安如许,坚守主义是共产。
(作者系沁阳市森林公安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