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推荐一部值得一家人坐下来反复重温的电影,《头脑特工队》一定榜上有名。
影片的创意是来自导演道格特的一个真实的困惑:他的女儿Elie小时候一直是个活力四射的快乐孩子,《飞屋环游记》里那个张牙舞爪的小女孩就是由Elie配音的,Elie天真无邪,乐观积极,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当Elie长到11岁时,一切都变了!Elie一下子变得安静寡言,这让道格特一家非常难过甚至难以接受。
她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正是这样的困惑,让道格特决定要做一部与“头脑”有关的电影。《头脑特工队》的背景是小女孩莱莉跟着父母搬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她很不适应新生活,觉得不适与不安。在莱莉的头脑里,有一个居住着5位情绪小人儿的“司令部”,他们一同操控着莱莉的行为,并维持着她脑中的记忆、兴趣小岛等正常运转,他们一起见证了莱利在新环境中的挣扎与成长。
头脑特工队剧照
影片中天马行空的设定,生动地展现了人脑结构和运行方式。上映后收获大量好评的同时,也一度引起了人们对脑部的热议。
脑作为人体内最复杂的器官,不同能力由不同的部分控制,又相互协调。虽然人脑并不是真的靠乐乐、忧忧这样的情绪小人儿来控制,但它们一起在操控台前决定莱莉行为的样子,十分像受到外界刺激时,人脑各分区的神经元在传递信息,有的分区运动活跃,有的分区反应甚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真是没有比这更和谐的景象了!
要知道,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脉冲速度高达千米/时呢!正是如此,人类这种复杂的机体能时刻保持高效运转,并对外界的各类刺激作出相应的反馈。
影片中小女孩莱莉最爱打冰球,真实世界里,是下丘脑释放激素调动她的身体机能,小脑令她在冰上保持平衡,脑的各部分协作,帮助她应对冰球之类的速度运动。
莱莉看到不喜欢的西兰花,在视觉、嗅觉等多种反馈下,大脑总指挥部瞬间做出皱眉头、撇嘴等表情,让外界知道“我不喜欢”。
看,虽然都是“脑”的一部分,但脑之间也有不同的分工,是不是很奇妙?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一书的顾问、英国皇家工程院荣誉博士罗伯特·温斯顿曾这样向儿童科普人脑的功能:
人体由大脑控制,而大脑恰恰是人类迄今所知最复杂的结构,其功能之强大即便是当下最先进的计算机也望尘莫及。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每个个体独特的根源所在。
大脑作为人脑中功能最为强大的部分,占有人脑85%的重量。随着成长,人脑也在跟着长大,大脑沟回的增多、加深,也使大脑皮质上的不同分区功能在增强。我们形容一个人时,常会以性格、爱好来作为除去外表后的第一特征,而这些都是大脑成长的结果。
像莱莉从与父母做游戏中感受到亲情,于是从大脑指挥部传出信息到“亲情岛”,加强了这个小岛的建设,加深了莱莉在亲情关系上的理解。
真实世界中的成长可并非如此简单,父母的一句“我爱你”、一个拥抱,对孩子而言都是促进听觉、触觉、语言、情感等大脑分区成长的机会,是多方面的促进。而多方面促进的结果是共同影响孩子在亲情上的认知。
人脑运行起来可真是复杂,不得不说,以科学的角度分析起来,真是深奥多了。
动画《头脑特工队》用一种童趣的方式描绘出头脑的运转方式,深受当年奥斯卡奖追捧,但其中更深层次——抽象思维、潜意识——的探讨,作为大人世界尚在探索的话题,仍处于孩童阶段的小脑瓜们理解起来不禁会有些吃力。
但客观而言,这样的影片的确给了父母和孩子同等的机会,了解彼此在想什么。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的阵痛,但在社会压力下、成年世界的诸多烦扰中,孩子的想法、转变反而成为大人眼中最“不重要”,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情。直到性格不可逆转时——像Elie那样从活泼变得沉默,或像影片中的莱莉那样离家出走——再反思错过最佳引导时机,为时已晚。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再次成长的机会。陪伴他们了解自身,积极地疏导孩子遇到的困惑——不论是心理困扰还是外界伤害,才能让他们持续快乐成长。且需要有效的媒介,串联起儿童与成人之间关于“自身”话题的探讨。
好在罗伯特·温斯顿博士特别喜欢将学术研究与科普工作合并,为孩子们传播简单易懂的科学思想。
在他作为编写顾问的《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中,将脑部称为“控制中心”,脑分区、五感、神经、激素等一系列复杂的主题,均用简洁科学的文字介绍给学龄儿童。
除了“控制中心”,还包含人体构造、免疫系统、能量供应一系列丰富主题,另有著名插画师、Aimia/AGO摄影奖入围者欧文·吉尔德斯利夫加持,以漂亮的剪纸风插画,缤纷、有趣地展现人体运转奥秘。
在自己的身体里游览一圈,看看这 属于自己的人体机器多么奇妙有趣!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中科医院专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