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
分支而成“陆上”与“海上”
驼铃叮当,船队汤汤,
远行的商旅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了千年。
厦门作为海丝之路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和
曾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的甘肃临夏
有着相似的历史渊源与灵魂回路
千古风云变幻、城邦兴衰
而今
又一曲长歌奏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东西扶贫协作精神,进一步提升厦门市与临夏州对口帮扶市州友好关系的层次和水平,加强和深化两地旅游协作与交流,7月18-24日,由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厦门重点旅行商和知名媒体一行组成的考察踩线团赴临夏进行考察踩线活动。
厦门市临夏州旅游合作座谈会
7月21日下午,在临夏市政府招待所召开了“厦门市临夏州旅游合作座谈会”,会议由州政府副州长连坤明主持,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国良、厦门市思明区旅游局局长陈国清,亚太旅游发展中心、厦门航空公司,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集团、厦门厦旅国际旅行社、厦门航空国旅、福建春辉旅游集团、厦门中旅、厦门光大旅游有限公司、厦门海外环球国际旅行社、厦门海沧国际旅行社、厦门文广国际旅行社、福建腾邦国际旅行社、厦门快乐旅游有限公司、厦门新媚力国际旅行社、厦门龙城大业国际旅行社以及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导报、新华网等知名旅行商新闻媒体参加。
会议围绕两地旅游部门共同策划的“万名厦门市民游临夏”活动这一主题,本着“互惠互利、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原则,两地旅游主管部门、旅行商(社)负责人就该项活动的策划包装、营销推介、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细致地交流与协商。
经过前几天的考察踩线,考察踩线团一行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特色美食赞不绝口,但是很多特色旅游资源对厦门市民乃至更多外地游客而言仍在深闺人未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的推介力度,突出当地特质,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围绕花儿艺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在民族大剧院或文化馆定期为游客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演活动;
围绕古生物化石、特色美食,策划研学科普类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游”“购”“娱”等内容留住游客。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行社旅游地接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国良指出,为达到两地旅游共同发展的目的,对外的宣传推介、企业间的对接联合、政府的引导扶持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会上,由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临夏州旅游局签订了《旅游帮扶合作协议》,由厦门市旅行社行业协会和临夏州旅游联盟签订了《“万名厦门市民游临夏”活动合作协议》,协议决定,于年7月至年12月,共同组织“万民厦门市民游临夏”活动,分期分批组织若干趟次厦门赴临夏旅游包机。厦门市提供平台和载体,帮助临夏州开展全方位旅游宣传推介,协调厦门航空公司对厦门赴临夏旅游团队实行适当票价优惠。临夏州出台招徕游客优惠政策,特别是对组织团队游客来临的厦门市旅行社给予奖励补贴,并承诺州内所有景区点对厦门市民免费开放。
临夏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旅游局、州扶贫办、州广播电视台,临夏市政府分管领导、各县(市)旅游局长,州内重点旅行社、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厦门东西扶贫对口地区,一个时期以来,厦门与临夏两地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讲话精神,取得良好成效。此次,厦门开展旅游扶贫,既发挥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特色,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帮助其更好更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又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成立于年11月,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市7县,总人口万,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临夏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回藏风情草原风光线”上的黄金地段。
文化积淀深厚。临夏历史文化悠久,曾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临夏文物资源丰富,以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物遗址达处,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因出土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陶王”,临夏誉为“中国的彩陶之乡”。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我国六大石窟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风情浓郁。临夏多民族聚居,汉、回、藏等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绚丽多彩,文化资源禀赋独特,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砖雕、河州贤孝、保安腰刀煅制技艺、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五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自然遗存众多。临夏曾是古生物繁衍生息的乐园,被誉为“古生物的伊甸园”。近年发掘出的古动物化石、恐龙足印化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