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例牌声明:本公号文字均为白凤原创,个人言论个人负责;本公号所有活动为个人发起,切勿牵连任何单位!
欲了解我的书请戳:
为了让你了解贵阳,我写了这本书!
了解#跟着小白寻老贵阳#第一季活动请戳:
我们不仅寻到了老贵阳,还寻到了更多
#跟着小白寻老贵阳#第二季山水篇请戳:
第一期:东山、黔灵山、相宝山、凤凰山,就是贵阳版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第二期:年前,他从中原带了“火种”来贵州,却被人们遗忘了
第三期:贵阳东山:传奇故事已远去,此处空余栖霞山
以下是第四期#应笑山人久不归#的回顾:
古洞生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菲菲。
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
壶口远从童冠集,枝藜随处宦情微。
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
五百年前,因触怒宦官刘瑾,王守仁谪贬贵州龙场。在贵州期间他曾经两次来到贵阳仙人洞,写下了这首《来仙洞》。
两百年前,完颜麟庆来到贵阳当布政使,在水口目睹了奇观之后,在他的《鸿雪因缘图记》中留下了《水口参灯》一文,感慨道:“见光在洞内,闪灿发焰,云影外霏,摇曳不定,近处红黄作晕,远处黑白渐分,不可思议。”
贵阳仙人洞为何如此神奇?在这些真实文字之后,还有怎样的传奇?
5月3日上午,#跟着小白寻老贵阳#第二季第四期,寻根小分队去一探究竟。
(吴东俊摄)
早上十点,不宽的水口寺路,车流繁忙,街边人来人往,水口寺路与红岩路的交汇处,水口寺大桥跨立两岸,桥下是缓缓流淌的南明河。
南明河的这一段,被称为“牛渡河”。牛渡河,指代南明河从栖霞山东麓流出之后一段,因百姓乘牛过河得名。
水口寺,如今只是个地名,很少还有人知道真有其寺。
《贵阳府志·祠副记》:“水口寺,在城东二里栖霞山麓,为南明河水口,居牛渡河上,古刹三楹。嘉庆间太学生张大学倡修,并捐建客厅、廊庑,道光二年新建魁星阁,林沼亭台,颇极幽曲。”也就是说,水口寺的历史已有两百年。
不止有寺,水口寺还是观景绝佳之地。
吴振《黔语》记录:“寺在贵阳东北数里,地幽僻,游者不恒至。秋雨平桥,春燕绕岸。吟赏佳绝地也。”
站在今日的水口寺大桥上,四处查看已经没有了“水口寺”,三十来个小分队队员有些沮丧。好在另一个任务的顺利完成让他们恢复了信心,寻找船石。
《贵阳府志·山水副记》中描述到:“船石,去城二里,在牛渡河中,长数丈,其形如船。”
根据描述,小朋友们在几秒之内就完成了任务,在大桥下找到了曾经的船石。
巨石在水中,船身中间稍宽,两头较尖,很像一条船,船头朝水口寺大桥翘起。
在早年民间相传,船石是修炼千年的船石精,老百姓称其为“船石”。据云岩区地方志办公室周诗若《闲话水口寺》一文中就写了船龟斗法的故事。
据说,在下游牛渡河的船石已成精,而南明河上游翠微园内一只石龟修炼成精,船石精爱和石龟精斗法,相较高下。每当两妖相斗,南明河的河水就暴涨,淹没岸边的农田与农舍,百姓遭殃,苦不堪言。有一天,翠微园的石龟又去找下游的船石斗法,一时天气突变,风雨大作,打扰了岸边东山仙人洞中八仙清修,正在下棋的吕洞宾一怒,便随手丢下一颗棋子,正好丢在船石上,船石被砸断,形成了几道裂缝,石龟也被赶回翠微园,并立起石碑镇压,从此船龟两妖再也无法殃害百姓。
故事听完了,队员们抬头仰望高处,大人们试图比对仙人洞和船石是否在一条线上,孩子们则兴致勃勃讨论起了吕洞宾的法力。
既然所有线索都指向山上,那就上山去看看故事曾经的发生地吧。
从船石处走到水东路上,过斑马线到对面,经由石阶,穿过绿林,一路朝着仙人洞进发。到了尽头,再走过几家打着“易经”“算命”招牌的民房,就能到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范围了。
明《贵州图经新志》就有有名的两处记载:仙人洞“中平敞可居,洞外松竹花草,扶疏交荫,为郡人游乐之地。”
整个仙人洞区域有三清殿、三官殿、八仙亭、舍身岩、会仙桥和石窟等景观,其中三清殿三层阁楼最为显眼。其各层的檐角都有不同的鸟兽,看上去精致之余,颇有威严。
可惜的是,由于山体滑坡,再往上的路被封,无缘再靠近陡壁上的山洞,只能抬头看崖壁,大块山石突兀,散发着浓厚的苍凉感;加上近期某些特殊情况,我们未能在仙人洞内多作逗留。
只好在仙人洞路口给队员们讲述曾经的历史故事。
仙人洞准确说分为三个洞,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
1、来仙洞,又名铜鼓洞。
《贵州图经新志》:“铜鼓山在治城东二里,高百余仞,半山崆峒,每阴雨时有烈风呼啸,闻其中有声如铜鼓,相传为诸葛武侯所藏者。贵阳八景‘铜鼓遗爱’即此。”
之前的第一季活动,针对“明代贵阳八景”这个概念,小分队队员们已经十分熟悉,此前的圣泉流云、龙井秋阴、虹桥春涨、鳌矶浮玉都一一讲解过,在得知“铜鼓遗爱”和诸葛亮有关系,孩子们都很兴奋。
但大家又都理性回归到自然科学上来,认为崖壁正好是迎风口,风贯而入,发出类似铜鼓的声音而已,并非有什么真的鼓藏于其中。
2、仙人洞或八仙洞,供奉八仙所在,可以理解为是传说中吕洞宾扔棋子的地方。
3、仙灯洞,即上文中提到麟庆水口观灯的对象。
麟庆在贵阳的时间不长,但却对贵阳的名胜风景却留下了可供后世参考的文字。他听说,牛渡河上水口处,能够在崖壁上看到神奇的景象,本地人告诉他此乃神迹,看到的人必定运势绝佳。
他和随从来到水口,目睹了“神灯显灵”的情景。感慨“不可思议”之余,他也客观做出推断:霞光照射在洞中反射出的效果,不是什么神明,而是大自然造化的美景。“盖风静云动,又随日之远近斜正而色因以变,幻境生焉。”
经过自己探索无甚发现,又听完曾经美好的记录后,队员们兴奋中都有些失落。
黄河之:
美哉,仙灯洞
飞花五月,吾登铜鼓。
远眺石崖,山密无间。
不见苍松,却见窟洞。
阳光浸山洞,
七彩霞光不胜收,
仙灯何处寻?
水墨丹青处处有。
山人不再归!
田锦诚:
龙霞:
小时候跟着老大老二,冬晨春早的,从晒田坝走出来到观水路或是省医去坐5路车,那些跨过的小路,田坎菜地,竹林粪坑的。好多个暑假和院坝里的孩子,各种翻墙翻窗翻门从家里逃出来约着去爬仙人洞,一个假期不知道要爬多少回,每天从窗户里望出去的都是悬崖峭壁上仿若看到的一张老头脸(一想起就在眼前)。
终于我知道关于它的那么多故事和传说了。
山下,水口寺一带曾经的那些历史记忆与神话传说,似乎都在南明河水的冲刷下渐渐淡去了。只留船石留在大河水中,沉默不语。
而山上,那些虚拟荒诞的传说也好,有明文记载的历史也罢,曾经八仙逗留、阳明流连,曾经的仙灯之景、铜鼓之声,都全都没有了。
正如诗中阳明先生遥想家乡不知自己何时能归的心境一样,那些曾经和仙人洞相关联的人,都已经远去。真真是“应笑山人久不归”,且永不归。
#跟着小白寻老贵阳#活动第一季正在重走中……
第二季也正在进行中……
欢迎加入我们!
另外、我的书《贵山之阳城事过往》再版已开始预售,欲购者扫码支付,留言寄书地址!已涨价,35元!不包邮,加上邮费请付45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