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http://www.wxlianghong.com/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昔”是过去、往昔的意思。意思“先贤得一者”。王弼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高诱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傅説之託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王逸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北周庾信《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唐无名氏《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一”也是天的代称。所以“一”是道在世界上具体的呈现,老子管它叫“一”。接着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天得一以清”天得“道”就会清明,公正无私。“地得一以宁”,大地得“道”厚德载物,变得安宁。“神得一以灵”,万物阴阳变化的奥妙叫神,神得“道”以后才变得灵,此“灵”可以为是天地万物的精华,也是灵验、巧妙。比如灵玉、神仙等。“谷得一以盈”,“谷”即指山坳、山谷或粮食。粮食得到了一,才会满的。“谷”字,左边加三滴水,水冲出来低洼山谷,得“道”的加持,有“道”的法则,水流过,滋润山谷,万物昌盛。空虚得“道”就会有,如空杯装水。“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侯王”得“道”,才能作为天下的领导者。“为天下正”的“正”,甲骨文上边一个口,下边是脚指头。“正”含义是向着目标不偏不倚的走过去,摆正位置,这叫“正”。“天下正”后来引申为领导者。侯王要重“道”,要使天下有个准绳。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如果我们结合个人处事来解读,我们认为老子这章讲的是得道者应心神合一,告诫人们要甘于平凡,不要心高气傲,懂变化。人本来是可以简单而快乐,可是我们因为心太多,不能体会心神合一,这个合而为一的重要,所以增加了许多烦恼,结果是自己追求越多,失去也越多,实在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明白老子一的精华,你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若樨学习道德经笔记。)编辑:屋南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zz/7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