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则百业兴。义马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都与工业转型密切相关,从曾经的“一煤独大”,到呼之欲出的“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百亿元电子产业园”,折射出的是义马产业经济清清楚楚、实实在在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之路,诠释出的是工业带给这座城市的巨大活力与潜力。
立足“强筋壮骨”,打好传统产业升级牌。义马因煤而建、依煤而兴,传统产业是义马保持经济稳定运行、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该市紧紧围绕煤化工产业,以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目标,推动煤炭、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技改提升,加快气化厂、开祥化工、综能公司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围绕甲醇、甲醇蛋白、1,4-丁二醇、PBT、醋酸等主导产品引进精细化工项目,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使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产品附加价值。其中,总投资22.1亿元的开祥化工综合物料平衡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年内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建成锅炉、气化钢结构等;总投资4.6亿元的鸿业化工年产1.5万吨粗酚精制和年产5万吨焦油加氢改质项目,年内完成厂房建设和部分设备安装;总投资2.6亿元的南车强力硬岩掘进机技术引进及产业化项目,年底前完成掘锚一体机研发。随着世界首条煤制甲醇蛋白生产线的成功投产,义马市在煤化工产业上已形成了煤→煤制合成气→甲醇→甲醇蛋白→脂肪酶→木聚糖酶→蛋白纤维完整的产业链,抢占了世界煤化工产业的制高点,有力推动了义马市煤化工这一传统产业由产业链的前端向末端延伸、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使传统产业的“筋骨”更加强壮,继续形成新的生产力。“百里煤城”依托丰富的煤炭储量,趟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立足“脱胎换骨”,打好新型产业培育牌。在发展新兴产业上,义马顺应新常态,以打造百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为目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巧借外力,培育壮大了义腾新能源、德道电子等一批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上,该市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总投资2.1亿元的义腾湿法隔膜项目,年内一条生产线试生产;总投资2.68亿元的杰信义马创业基地标准化厂房园区项目,年内再新开工2栋标准化厂房;总投资1.5亿元的德道电子1亿安时动力及数码类锂离子电芯组装项目二期,年底前完成设备订购、厂房扩建等。新兴产业的培育为义马的产业转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转型发展,项目是关键,招商是媒介。在新常态下,义马坚持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政策叠加机遇,围绕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环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该市不断在招商方式上求突破,大力开展大员招商、节会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在招大引强、产业承接、产业延伸上精选项目,把主攻方向放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上,梳理线索、捕捉商机,加大招商线索的跟踪对接力度,不断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同时,该市不断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坚持项目指挥长负责制、半天工作法和督查奖惩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企业和项目入驻义马“保驾护航”。此外,该市还在项目工地设立指挥长办公室,建立指挥长日志,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深入一线、关口前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义马上下联动、多部门联合的优质服务,为项目的落地增添了砝码。年,义马共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2亿元,其中履约17个、开工12个,累计完成投资35.19亿元。与河南“云书网”“喜乐购网”签订了合作协议。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是转型的关键所在。义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经济转型的动力源泉,强力推动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迈进,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战略转型性产业,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该市建成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还引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骨干型、创新型人才,建立了科技人才库,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双创”能人的合作共建。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9.1%。科技创新为义马产业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艳萍治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