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来了详情

核心阅读

12月25日上午,洛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正式发布《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对该规划的编制过程以及洛阳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战略定位和目标愿景等进行详细解读。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宛康,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雷明,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安伟,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石迎军等分别介绍了五市工作推进情况。据介绍,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河南省坚持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在做强做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都市圈的同时,致力培育壮大洛阳副中心城市,出台了两轮支持政策,推动洛阳在年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生产总值突破亿元的非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稳步提升,具备联动周边城市建设都市圈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去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围绕发挥洛阳副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提出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5市一体化发展。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洛阳等市组织编制了《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经河南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后,于日前以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洛阳都市圈主要包括洛阳和济源全域,焦作的孟州市,平顶山的汝州市和鲁山县,三门峡的义马市、渑池县和卢氏县,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生态涵养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洛阳都市圈与郑州都市圈联动影响的叠合区域包括巩义、登封、沁阳、温县和博爱,辐射联动豫西北和晋东南地区。“三区一中心一枢纽”战略定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打基础,到年,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框架,基本确立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支撑体系和保障政策。第二阶段是见成效,到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以区域综合交通廊道为轴带,坚持优中心、强组团、提南部、联周边,构建“一核一带,三轴三圈”的发展格局。“一核”为都市圈极核,即洛阳中心城区。“一带”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三轴”分别为向西的洛渑三科创文旅发展轴,强化与郑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对接联动,共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向北的洛济焦绿色转型发展轴,增强对晋东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东南的洛汝平开放合作发展轴,加快打通高速铁路通道,密切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三圈”分别为以都市圈核心区为载体的区域极核圈、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紧密圈,以及承担都市圈生态安全的“一河两山”生态圈(黄河、伏牛山、太行-王屋山)。着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推动都市圈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动能转变,构建“一带两区两环多廊道”的生态格局。“一带”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带。“两区”即以嵩县、汝阳、鲁山、栾川、卢氏、洛宁等为主体的南部伏牛山生态涵养区;以济源及周边市县为主体的北部太行-王屋山生态涵养区。“两环”即依托万安山、周山、洛河、伊河等山水资源打造都市圈极核郊野游憩环;依托伏牛山、王屋山自然保护区与白云山、木札岭、九峰山、花果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斑块,打造都市圈外围生态环。“多廊道”即依托区域主要交通轴带和重要水系,建设城市与组团间的绿色廊道。打造开放引领的国际化平台、创新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魅力彰显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共利共惠的公共服务设施从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外部联动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等3个方面,创新都市圈建设体制机制。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行动、交通先导行动、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提升行动、产业创新升级行动、生态修复和魅力塑造行动、文化繁荣兴盛行动、合作示范行动。相关阅读洛阳是洛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作为“群主”的洛阳,又将如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洛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宛康表示:建设洛阳都市圈,是洛阳顺应区域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举措,也是洛阳“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机遇。据了解,前期洛阳会同济源、平顶山、三门峡合作制定了“洛济33条”“洛平30条”“洛三32条”等融合联动发展措施,推动协同一体化建设。洛济深度融合已经率先启动,旅游年票合二为一,开通了城际公交,济源东站到洛阳高速免费通行,固定电话资费同城化。这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洛阳市将和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四个兄弟市一道,把洛阳都市圈建设作为主战场,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标准完善都市圈规划体系。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之后,我们将紧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时跟进编制生态建设、交通一体、文化旅游等专项规划,尽快形成多规合一、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确保洛阳都市圈规划落地落实见效。二是统筹推进产业互补协同发展。洛阳都市圈内部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特色鲜明、互补性强。我们将立足各市优势,构建洛济、洛汝、洛渑、洛巩产业带,推进洛阳—平顶山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培育装备制造、高端石化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年都市圈内百亿级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30个。三是高效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交通一体化是建设洛阳都市圈的重要基础支撑。我们将依托连霍、二广等环城高速,规划建设“三环五纵五横八放射”高速公路网络,打造“六横四纵”国道主骨架,规划布局“一环线六放射”快速路系统,形成与济源、孟州、汝州、义马等地的快速联系通道,构建1小时通勤圈。四是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绿色生态是洛阳都市圈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优势,我们要持续构建“一带两区两环多廊道”生态格局,协同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建设黄河生态保护带,夯实太行—王屋、伏牛两大生态屏障绿色基底,打造一体联动的生态都市圈,到年都市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五是加快推进文旅融合联动发展。洛阳都市圈历史文化厚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确在文旅融合上大有文章可做。我们要按照发展规划,建设黄河—伏牛山生态文化旅游带,形成“两山四河三片区”文旅融合新格局,打造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到年都市圈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7亿人次。六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共惠。共享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都市圈城市之间的关系纽带。我们将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豫西公共卫生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应急救援区域一体化,推动“双一流”高校和洛阳大学城建设,与兄弟市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都市圈公共服务体系。

鉴闻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ly/7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