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虏堡马市月华池考

关于月华池的来历,传说甚多,但多数没有史料证明,故我个人认为可信度不高。月华池景区下的牌子对月华池的介绍是“与威虏堡同筑于年,是明长城沿线唯一一座袖珍城堡。”等等。

我个人认为此介绍有些错误。首先,威虏堡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也就是公元年,这不管是《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还是《三筹云俎考》都是这样的介绍的,也许可以说二十一年开建二十二建成,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我们不要太过于小看明代的建筑效率,弘赐五堡就是嘉靖十八年三月动工,五月底就全部完工的,威虏堡修建再慢也不会拖到下一年完工。威虏堡建立在弘赐五堡以后,嘉靖十八年三月到五月,弘赐五堡在毛伯温,史道,周尚文等主持下修建完成,嘉靖二十一年三月,宣大总督翟鹏修大同长堑,并将挖出的土用以筑台和垒墙,而同年六月周尚文又主持修建灭虏、靖虏、破虏、威虏、宁虏五堡,也就是靖虏五堡。可以说靖虏五堡就是为了完善翟鹏的长堑防御体系,从五堡分布也能看出来当时的明代防御重心,弘赐五堡,靖虏五堡全部位于今天大同“二边”一线,这条线也就是翟鹏所修长堑一线。

威虏堡一带长城防御

而翟鹏长堑也是这一线最早的长城防御的修建,至于这一带正式修建长城则已经在四年后的翁万达总督宣大时期了。(关于大同长城大边,二边,三边,偃月边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以供参考。)

威虏堡卫星示意图

威虏堡北墙马面

威虏堡西墙及护墙壕沟

其次月华池由翟鹏修建,这一点我找了许多史书,并没有查到关于这件事的记录,当地也没有什么明代遗留下来的石碑记录此事,光靠老百姓口口相传确实无法精准还原历史,比较嘉靖年间距离现在也有近五百年了,五百年口口相传的故事难保不会出错。故翟鹏修月华池的观点并不可信。

上面说过,威虏堡是翟鹏长堑防御体系的配套产品,但月华池的修建并不一定是与威虏堡同时期。原因有二,其一,月华池是依附中长城之上的,且中心和西面有两座空心敌台,翟鹏修长堑时虽然有填土成墙的记录,但明显翟鹏修建的重心并不是长城,而且长堑,长城只是长堑的附属品。月华池北的长城高大宽阔,明显有意修建,绝不会是翟鹏时期的长堑附属品。这段长城应该是翁万达,杨博,方逢时三代维修的结果,此三次皆有史可查。月华池依附于长城,无长城自然无月华池。故月华池的修建起码得是这里大规模修建长城以后。

其二,威虏堡位置并非险要,反而威虏堡相较于同一条线的其他几堡更容易防守。威虏堡西面是高山,东面是破虏,镇河,弘赐,南面有左云城,所面对的敌人只有北面,且这种情况只是初建的三年,到了嘉靖二十四年,二十五年,镇羌,拒门,拒墙,拒马,保安五堡的建立和偃月边长城的修建让原本位于第一线的威虏堡变成了二线,这时的威虏堡几乎四面皆是友军,风险已经非常小了,在明实录里也很少有威虏堡被入侵的记录,足见此地安全性较高,威虏堡修建一个长城附属军堡的意义也并不大了。

实际上,若将月华池看做沿边军堡,确实规模太小,虽长城沿线确有类似贴墙堡垒,然大同镇却少有,但多大于月华池,比如云石堡前的韭菜沟堡,其形制就远大于月华池,但韭菜沟堡是云石堡的马市堡。

云石堡马市

修建沿边堡垒多是在险要无比的地方,威鲁堡虽险要,却在后期处于小边,主要风险多被外五堡分担,况大同其他堡有远比威鲁堡更加险要难守的,却没有建立沿边堡垒用于加强防守,细看月华池,位于边墙南部,而边墙北有一长方形三边地基,中间建一空心夯土无眼敌楼,在大同镇这样的建筑设计实较为常见,拥有这样设计的无一列外皆是口市,如平远,新平,守口,得胜,助马,镇宁,云石等地,其口市建筑皆是如此。

华池马市示意图

月华池马市与威虏堡相对位置

《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得胜堡时说,“隆庆五年,马市成,诏设市于威虏堡,俺酋以威虏无水,改市得胜堡,即此。”可知,威鲁堡是建有马市的。又《山西通志》记载一明代奏折中提到,“臣当议贡市之初,会同三镇抚镇诸臣,条议市场,在宣府于西路张家口,在大同于左卫威虏堡,在山西于西路水泉营,各边外筑立市场听其互市”。水泉营,张家口界是著名市场,张家口如今更成为一市,而威鲁堡市场与其并列,且威鲁堡市场迁移至得胜堡后,得胜堡马市更是规模惊人,可见威鲁堡市场最初地位是极高的,从马市规模来看,威鲁堡马市也却比大同镇许多小马市大的多,几乎仅次于得胜堡,守口堡。

威虏堡马市

镇羌口马市

得胜堡与马市位置图

市场迁离,威鲁堡马市自然无用,日渐废弃。月华池无门,有左云学者猜测是马市未建成,此猜测可能性较大,比较作为关市,不可能不修门,设月华池内未见有建筑遗迹,外口市内也没有建筑遗迹,且得胜堡,云石堡,水泉营,张家口等著名的大马市都有在长城内测另外修一个马市堡的情况,如果威虏堡马市能完全建成,想来极有可能也会有另修一个马市堡。如此可见威鲁堡口市可能只是筑造起围墙便接到了迁市的命令,自然再进行修建也没有了意义,于是该处市场建造工程停止,从此废弃。这次废弃是永久的,甚至连距离威虏堡不远的宁虏堡都开了马市,威虏堡也没有恢复马市,可见明政府内心已经完全放弃了威虏堡马市。

宁虏堡马市

俺答求去得胜堡开市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威虏堡山高无水,我认为更有防备明庭的意思,威虏堡位于偃月边和三边长城之间,周围被明朝的军堡包围,或许俺答认为在这里开市被明军监视太严,且随时有被明军包围的可能性,风险太大,而得胜堡位于明能边境,距离蒙古旧王庭威宁海子也不过一二百里,且镇羌堡在嘉靖时期就多次担任过临时马市,蒙古人也常在此贸易,对当地情况更加了解,,在这里开市,即便明军想对蒙古有所行动,蒙古军队也可以及时向北撤退,不会像威虏堡那样,有被包围全歼的风险。比较明蒙之间百年战争,彼此的防备之心又岂会因为开市就完全放下呢。

助马堡马市

而在明朝方面,也有分化蒙古各部落的考虑。在明《刻中丞肖岩刘公遗稿》有一份隆庆五年时任宣大总督王崇古给隆庆皇帝的奏折,其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话“近据俺荅累遣使投递番文,再三哀恳威虏堡山高,水草不使,欲改从得胜堡,先年旧遗市场交易及称若将黄台吉令于俺荅部落一处互市,二酋父子素不和谐,虏众数万,嫌衅易生,应照二酋住牧之所,令其东西交易,庶可分彼虏势,免生意外之患。合无将黄台吉部落改移宣大交界或新平平远临近堡分另立一市,责令朔州道并宣府西路大同新平二参将公同经理,庶免他虞等因。该臣向虑宣府钱粮缺乏,迤东有老把都永邵卜部落,各数万,势难再容一市,今虑俺黄二酋临场生愤,即应于大同东路新平堡另立一市,既可杜二酋父子之閧,尤可分二酋拥众之势,随行朔州兵备道副使申佐,新平参将杨尔干监理,乃将大同原备俺黄二酋市货抚赏分发二市,听二酋先后互市。”

黄台吉是俺答的长子,也是后来继任的顺义王,但俺答偏爱三子铁背台吉,铁背台吉的儿子就是引起隆庆议和的汉那吉,铁背去世后,俺答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汉那吉身上,这引起了黄台吉的嫉妒,俺答还抛弃了黄台吉的生母,宠信三娘子,让三娘子参与到蒙古军事政治活动中去,黄台吉对此心生恨意,同时也担忧自己的地位,故与俺答不和。(俺答死后,黄台吉娶了三娘子。)从王崇古奏折中可以知道,明政府知晓俺答,黄台吉父子之间的矛盾,为了避免开市二者因旧有矛盾发生摩擦影响明蒙关系,和明边境安全,明政府决定在得胜堡外新开一市,也就是新平堡马市,同时分开安置俺答,黄台吉两部落也可以防止二人合作入侵,(毕竟俺答,黄台吉是父子,血缘关系还在,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父子会不会私下和解,趁着开市对明朝劫掠一番)。同意俺答的请求也有助于明政府获得俺答和黄台吉的好感,对明蒙关系的改善也是一大帮助。两部落分开,也有利于明军对其的监控,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故放弃威虏堡马市,改得胜堡马市,建新平堡马市都有明朝的政治考量在其中,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更换一个地点开市而已。

新平堡与马市图

新平堡马市

若威虏堡马市未改,或许我们今天所传的故事就是威虏堡俺答封贡了,历史就是那样,复杂多变却又充满趣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xc/9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