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打骂式教育
你还在用吗
“你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依法应予以纠正,现向你发出《家庭教育令》……”2月25日,南康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的过程中,了解到被告因小孩的教育问题对小孩进行了打骂,造成小孩身体受伤,并对父亲产生恐惧、害怕的情绪。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南康区人民法院陈婷法官立即向被告发出了《家庭教育令》,纠正其错误行为,要求其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不得再对小孩实施家庭暴力。
同时,担心被告的错误行为会对小孩年幼的心灵造成伤害,陈婷法官搂着小孩的肩膀并排坐下,温柔地从情感、心理等方面对小孩进行疏导,希望减轻此事对小孩造成的伤害,缓解父子间的隔阂。
在中国的古话里,我们常常会听到“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的话,而老一辈人带着这两句话,教出了我们的祖辈、父辈和我们中的一部分人。
如今的我们,已经知道“打骂式教育”是对孩子不好的,于是改成了说服式教育。
可在说服之中,总是不那么心平气和,尤其是“气急了”的时候,甚至还可能动上两巴掌。
尽管已经有所克制,可最终的结果,还是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
各位家长需要了解的是,打骂式教育,到底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影响身体健康
首先,我们来看一项数据:
国外一项包含位女性的研究文章发现,排除了年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病史等因素后,童年期中度的体罚提高成年后心血管病发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
不难看出,童年期的中度体罚或许并不会在当下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但有一定的概率在未来体现。作为家长,如果真的在意孩子,关心孩子,就应当意识到看似很寻常的“打骂式教育”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从而彻底与“打骂式教育”说再见。
阻碍智力发育
国外的一份报刊曾发表过一项针对名2-9岁的儿童进行的研究。
这项研究花费了4年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
在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
而另一组名5~9岁的儿童,差距高达28分。
由此可见,孩子年龄越大,父母对孩子打骂教育的恶劣影响也会随之增大。而孩子的智力发育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危害心理健康
孩子天生会对父母有依赖,但是父母如果经常性的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当被父母责骂之后,一般孩子都是选择默不啃声,但其实孩子的心理活动却不是这样,孩子会在心里一直问,是不是父母已经不爱自己了,开始讨厌自己了?
同理,经常的责骂,会造成孩子脆弱、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孩子变得自闭,不敢去面对外面的世界。
因此,想要减少对孩子的伤害,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想一想,这件事是不是一通生气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不能,那是不是需要冷静下来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真正的好的教育。
如果实在克制不住,在孩子犯错时,想要教育孩子,那么至少谨记,以下几类话不要说:
难听的话:“你就是个傻瓜,笨蛋,就是个不中用的人。”
发难的话:“你真是不可救药了。”
强迫的话:“我说不行就是不行,让你不要去做,你偏要做,现在好了吧。”
威胁的话:“这么简单你都不学好,下次再犯就惩罚你!”
侮辱的话:“这点事情你都做不好,废物一个,就知道吃,饭桶。”
央求的话:“算爸爸妈妈求你了好不好,可以吗?不然你还想让我们怎样呢?”
压制的话:“我说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要和我解释那么多,你别再狡辩。”
挖苦的话:“扫个地都扫成这个样子,长大以后能干嘛?还不如现在就去搬砖。”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我们常常在无意中
阻碍了儿童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
尽管不是有意的
但我们确实很难意识到
自己的生硬和粗暴
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
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孩子、避免粗暴
克制情绪
温和地教育孩子
让家庭环境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
才是对孩子最大的馈赠
往期阅读
全国多省市陆续发出《家庭教育令》,家庭教育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