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特刊张海潮黄河谣

义马作协——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指萌生、发展、繁荣和传承于黄河流域的文化。由于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气候和自然环境等不同,历史上想成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黄河文化史黄河流域文化的总称,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最高体现和集中代表。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是要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进一步激发家国情怀。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作为文化人,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有义务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谣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而作

一黄河的记忆

黄河之水天上来

天上来的黄河

九曲回环远上白云

白云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的神话

浪谷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随着黄河的奔流

那些神话和故事

漫流了很远漫流了很久

后来就流到书本里了

把那些书本浸得黄了

把那些书本浸得糟了朽了

就浸炼成了一种精神

就浸炼成了一种文化

都是黄河养育的

射日的后羿

移山的愚公

补天的女娲

填海的精卫

这些神话后来都凝练为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

沿江吟诵路漫漫的屈原

女扮男装保国杀敌的花木兰

留得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背刺精忠报国的大元帅岳飞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神

他们已融入中国的灵魂

四大发明文孔武孙

老子创道儒家讲仁

诗书礼易唐诗魏碑

黄河里的浪花群

一簇拥一簇

永存于民族的骨髓

二愤怒的黄河

在太阳旗预谋了很久的一个黄昏

一个叫做九一八的黄昏

东北的天空被罪恶遮住

东北开始了漫长的冬天和漫长的黑夜

枪炮声笼罩下的东北雪野

丰富的矿藏被野蛮攫取

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被蹂躏

在太阳旗预谋下的又一个黑夜

一个叫做七七事变的黑夜

卢沟桥的月亮被邪恶遮避

侵略者的铁蹄

踏进中原善良的土地

村庄在魔鬼的笑声中

化为灰烬

人民在野兽的屠刀下

血流遍地

黄河就惊醒在这个夜晚

黄河发出惊天的怒吼

中国肩头上简陋的步枪

被迫发生抗击的呐喊

锄头镰刀铁锹桑杈

甚至木耙铁铧

这些原本侍弄庄稼的农具

被仇恨和悲愤武装起来

被勇敢和机智武装起来

侵略者所到之处

农具们

咆哮着悲鸣着

以极度精准的计算

向侵略者的心脏

发出痛击的宣言

谷子小麦高粱玉米

甚至大豆和红薯

这些原本是喂饱肚子的作物们

被疼痛和流血召集起来

被良知和无畏召集起来

侵略者所到之处

庄稼们

燃烧着怒吼着

从伏藏的胸腔

吐出一串串火药的爆响

发出保卫家园的誓言

砖头瓦块土坯石头

甚至牧羊鞭放牛棍

这些有用无用的物件

被理性和正义组织起来

被信念和坚毅组织起来

侵略者所到之处

砖头瓦块们

呼喊着怒吼着

以奋臂一掷的勇气

向世界发布战斗捷报

当民族存亡面临危机

拿锄头的手被迫撂下土地

捏粉笔的手被迫离开黑板

摇货郎鼓的手被迫摔掉货担

捻绣花针的手被迫扔下丝线

甚至拨动佛珠的手

也被迫抛弃了寺院

手们

在血泊中掩埋了亲人

手们

在悲痛中拭去泪涟

攥起拳头高举刀枪

一条血肉长城

迅速地升高迅速地伸延

愤怒的黄河

凝聚起新的力量

发出滔天的咆哮

三英雄的黄河

像容易生长庄稼一样

黄河滋润的土地

容易生长淳厚容易生长善良

当淳厚被戮杀当善良被阉割

像容易生长庄稼一样

被黄河养育的中国

也生长不屈也生长反抗

像善于生长淳厚善良一样

黄河哺育的中国

也善于生长英雄

在东北

青纱帐里万山丛中

义勇军的大刀红缨枪

在吃饱猎肉喝足兽血之后

就换成了歪把子三八枪

在上海

八百勇士

用血肉之躯

组成一道抗敌的城墙

使一路高傲的太阳旗在此折腰

狼牙山上

五名八路军战士

弹尽末路之际

将万丈悬崖认做生命的故乡

令武士道列队敬礼惭愧悸惶

牡丹江上

义勇军八朵鲜艳的花朵

百对强敌的追逼

毅然走向茫茫大江

将生命盛开成一曲绝唱

佟麟阁

一名中国将军

和五百只狮子一同血战之后

自己也成为一只永久的狮子

守护在“卢沟晓月”之旁

杨靖宇

一个英俊的河南小伙

用棉花和树皮的热量

在冰雪和枪炮的世界里

制造忠诚一腔豪迈一腔

彭雪枫

一个爱骑白马的新四军师长

长刀挥舞斩落帝国的骄横

用生命之火

点燃了祖国的黎明

王二小

一个中国的放牛郎

以十岁的胆魄和机智

把一群野兽带进猎场

将十岁的生命化为一支优美的绝唱

平型关以咬碎钢牙的沉默

爆发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早上

这个早晨的平型关

向世界发布一个捷报

东京收到一支穿心的利箭

阳明堡一个平凡的中国小镇

因为一场势力悬殊的战斗

而天下名扬

日军的飞机对中国的手榴弹

结果是飞机在手榴弹的凯歌中上了西天

……

从边疆到中原

从塞北到江南

在黄河的大合唱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英雄气概

凝练成一曲义勇军进行曲

从一九三一的九一八

到一九四五的八一五

十四年黄河的呻吟不止

十四年黄河的怒吼不止

十四年黄河的抗击不止

黄河弯弯曲曲的脊梁

死死地撑起民族的信念

不言退缩一往无前

四永远的黄河

从遥远的西天走来

从浩渺的远古走来

黄河见证的太多太多

不仅见证了杀戮和残忍

更多地见证了不屈的征战

不仅见证了屈辱和悲愤

更多地见证了忠诚和坚毅

不仅见证了风雪和严寒

更多地见证了阳光和彩云

黄河将自己的见证

毫无保留地告诉历史

历史这把上好的酵子

在黄河的心头闷捂一阵之后

就膨长为一个民族的灵魂

黄河经历的太多太多

不仅经历了东折西弯的磨难和辛酸

更多地经历了漫游渐进的沉思和坚韧

不仅经历了山阻崖挡的挫折和苦闷

更多地经历了峰回路转的清醒和突围

不仅经历了险滩沉舟的无奈

更多地经历了百舸争流的激奋

黄河将自己的经历

毫无遮拦地告诉历史

历史这张大浪淘沙的滤网

滤去泥沙之后

就净化为一个民族的精神

黄河的营养在于她的刚强坚韧

黄河的可贵在于她的纯朴率真

黄河的永生在于她的宽厚容忍

哦黄河

我永远清醒的黄河

哦中国

我永远青春的中国

作者简介

张海潮,退休工人。义马市作家协会顾问。年轻时喜欢文学,随意性很强,高兴了写一点,所以没有出息。现在仍然是随性而为,仍然没有出息。

往期回放

李永清诗词精选义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方智敏获得“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张红梅丨望乡书(诗歌)方智敏丨爱情的绝响(散文)付蔚

让疼痛站立起来(随笔)赵韶伟

尧山剪影(散文)义马作协“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大爱沙龙传播三国演义精彩故事会员风采系列:现代诗歌版李爱民:我的义马情结(散文随笔)会员风采系列:现代诗歌版邓小爱:又见石榴花开袁海英丨我的父亲焦爱民丨母亲楚腰

杜恩戴景琥

母亲的牵挂拉萨

我的心太苦王鼎三丨七夕邓安邦

我的故园王飞鸿

四季诗词精选秦群鸽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李毅

七月(组诗)李俊玺丨总有感念在心头朱少宾

拉煤张海潮

乡愁悠悠李计划

黎明脚步好风景张开诚

别家(小小说二题)张俊芳

寻觅高山(小小说二题)王晓峰

涉世之初(两题)张晓鹏

外婆的银镯子(外一篇)李祯祥

韶州笔记系列小小说贺斌

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献给母亲70岁生日徐海龙

式谷放粮(小说)沈佩哲

诗歌精选卓玛|心语二首自由侠

那些花儿(外二首)纪晓辉丨读焦爱民《母亲》所想到的张晓丽

我读《论语》枫林丨烟雨云台山钮华芳

岁月如歌(两题)王福北

秋月秦小群

有梦不觉人生寒赵克红丨用书籍,搭建灵魂的阶梯刘孝敏|《咏义马》赵春然丨诗三首赵贵青

诗歌张俊峰

义马火车站的变迁高嫣

爱情故事三则张灿川丨义马人与蒲剧之缘张海潮

冬天,壮阔的苍凉之美孔秀勤丨我的父亲张夫留

诗词邵松均

家乡的映山红侯之涛

丝路古驿·能化新城李玲香

遇见刘会琴

诚信不老李红波

岁月无声话流年义马作家协会新春寄语张建设

打狗记杨爱国

诗六首义马市作家协会召开年工作会议李永清

风物衔怀逸韵生(诗词集)微课堂:朱自清《春》+丁立梅《醉太阳》方智敏

阿黄和阿娇的故事付蔚

种菜记焦爱民丨沉默的父亲张红梅

路由心生《名家有约》戴景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赵韶伟

桃花吟十首《名家有约》邓乐荫

太阳花《会员风采》袁海英

咏花小辑张晓丽

再读萧红张海潮

春天,我们种下拥抱未来的初心(散文)三门峡市作家协会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叶继跃

现代诗一组薛凯敏

每一滴汗水都是父母的教诲(外二首)秦群鸽

灵光王飞鸿

四时风物皆诗心《名家有约》李俊玺

导游的文学创作邓小爱

初到夫家那一年《名家有约》邓乐荫

虚幻朱少宾

詹师傅的回家路高敏丨一曲清音云水间李计划

跑出自己的速度(外一篇)张开诚

小小说两则李毅

现代诗五首裘约克

冷艳的花朵(外一首)张俊芳

父亲的“早”[会员风采]张晓鹏丨四季随写[会员风采]贺斌丨散文诗四首《名家有约》张海潮丨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王晓峰丨拴牢的迷茫和无奈——张洁方小说《拴牢》读后李祯祥丨韶州笔记系列小小说徐海龙

蒹葭苍苍李祯祥

感受建业李爱民

走进建业

策划:李永清

编审:袁海英

编辑:张红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xs/6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