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跨度为13年的“程林文化园”工程,终于完工了。
窗外梨花盛开。程道兴与我相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完这件事,我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程林文化园,也即北宋时期两位旷世大儒程颢、程颐兄弟的归葬之地,位于洛阳伊阙南白虎山下,“文革”中地面遗迹几乎尽毁。作为伊川公程颐的后人,兴亚集团董事局主席程道兴年轻时就发一宏愿,将来若有机会,一定倾己财力、心力恢复重建二程墓园。年年底,该项目立项动工,程道兴先后投入3亿多元,筚路褴褛、夙兴夜寐,13年后的清明节前夕,终毕此功。
这是二程墓园有史以来第5次大规模重修。与前几次的官方重修有着根本不同的是,此次恢复重建所依财力物力,全由程道兴一人慷慨解囊。目前,我还没有机会到程林去目睹它重建后的风貌,但从现场拍摄的照片来看,这座占地多亩,分布着神道、祭坛、祖庙、圣殿、书院、碑楼等诸多建筑群落,古意盎然、气势宏伟,无怪乎有关方面会称其为又一标志性的中华文化工程。
程道兴做这件事情,我知道,和他过去兴办学校、捐建寺庙等行为一样,全出于内心自然的发愿。他常常引用《乔氏家训》中的一句话,“有补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视自己的行为为“完成一种使命,履行一种责任”。
这话很大很蹈空吗?不,以我长期和他的接触,我一直坚信,像他这样拥有孝义古风的企业家,才是真正继承了中国传统士绅精神的企业家,于今可算是凤毛麟角。
就冲这一点,这个人就很了不起。
2
我一直想知道,几十年前,当程道兴第一次看到二程墓园破败的景象时,他为什么会发那样一个宏愿。
二程墓园位于现伊川县城西侧1公里处,始建于公元年,里面葬有程颢、程颐和其父亲程珦等人。当年,二程死后,宋哲宗为示尊崇,赐坟地祭田亩,立三先生祠。院内有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等,历史上的每年春秋大祭,河南府知府、嵩县知县等地方官吏必亲临主祭。但由于兵荒马乱和其他原因,二程墓园屡遭毁坏,到上个世纪70年代,整个墓地只剩下40余亩,里面尚有多棵古柏。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程道兴来了。他那时在陆军一二七师服役,驻地就在二程墓园旁,也许冥冥之中有着上天的安排,作为程颐的第三十一代世孙,他似乎专为自己的祖先守墓而来。每当一天的训练结束暮色苍茫,或者节假日整个营地静寂下来,他就会一个人遁入园中,靠着石羊、石虎坐下来,或者在几位祖先的墓前伫立,一次又一次无声地和他们对话。附近的村民赶着牛羊在里面放牧,也许让他们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差点被完全毁掉的墓地,怎么会有一个军人常来光顾?
这时的二程墓园,没有围墙,荒草凄凄,满地牛粪、羊粪,整个神道、碑林七零八落,据说一些石头、材质被搬去修了水库。二程生前,门下弟子无数,演绎出“程门立雪”“鲁台望道”“如坐春风”等典故,当时的士人显贵纷纷向两位旷世大儒表达崇敬之情;二程死后,近千年间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园内的香火一直缭绕不断。何以到了新时代,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就将所有儒家所宗打倒在地呢?
那时候的程道兴,几乎是本能地意识到,自己的祖先,作为长期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也应该得到后人特别是他们这些嫡传子孙的最基本礼遇。所以,他那时候就想,将来若有机会和财力,一定要想办法恢复重建。
历史,就是这样选择了程道兴。一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守望的经典姿态,也就这样诞生了。我一直认为,假如他参军的地点不是在二程墓园旁边,假如他没有在服役期间对自己的祖先有一个日夕相守的近距离,那么,他在三十多年后所下的决心,就根本不会有那么大。
当然,这也与程道兴从小受到的严格家教分不开。在他老家兰考县盆窑村的旧宅中,分别立着8块石碑,上面刻着程道兴手书的“母训”,主题分别是:做人要勤奋,同情穷苦人,做人不能自大,做人交朋友要忠要义,不取不义之财,做人要孝顺,要读书有文化等。除此之外,旁边还有一块碑,上面同样刻下程所手写的16个字:“不忘母教,立志创业,发奋图强,回报社会”。
此“孝”,后来就豁然开朗生发出诸多“大孝”。
3
公园年4月3日上午,程林文化园正式建成开园。程道兴陪着一干名人政要,在近千人的簇拥之下为自己的“心血之作”剪了彩。
13年中,他一直盼望着这一天。此前,他告诉我,当这个浩大的工程完成之际,他“内心百感交集,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想放声大哭一场”。而真到了“功成身退”这一天,他的脸上又分明洋溢着微笑,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想想看,这13年里,整个伊川县历任4位县委书记、5位县长,他能坚持下来,让二程文化园避免掉“半拉子工程”的命运,殊为不易。他说他是乘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让他坚信程林文化园以及诸如此类的文化项目,有朝一日一定会大放异彩。
程林文化园占地多亩,集程林拜祭区、程庙纪念区、两程书院文化区为一体,气势恢宏,漫步其间令人恍若置身于宋明朝代,二程的音容相貌宛在眼前。其中,两程书院系程道兴提议新加,对应的是历史上程颢、程颐曾经在此讲学的伊川书院。
开园前夕,许嘉璐先生曾对此撰文:“今日之书院讲堂宽广,经阁高耸,斋舍对峙,宜育才学。广场宽阔平坦,二程雕像、牌坊巍峨矗立,坟山翠柏郁郁,坦墉焕然聿新,历史文化内含丰富;程林里坟茔神道平直,翁仲夹列,翠柏繁茂,庄严肃穆;祖庙殿宇翼翼,雕梁画栋,塑像俨然,碑碣林立;不惟为世界各地程氏宗亲寻根祭祖之所,亦为广大民众追思先哲圣贤、体验理学之圣地,庶几可为留住历史根脉、为传承中华文化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些许贡献”。
这,是我迄今所见过的修建最为成功两座名人遗址之一(另外一座系位于我家乡荥阳的刘禹锡公园)。说其成功,关键有两点:设计大气、有匠心、崇古而不泥古;舍得投入,按高标准修建。
这座程林文化园,程道兴原计划出资1.1亿元即可建成,但随着工程的升级扩建,最终完工时,程道兴已先后拿出了3.2亿元。说他“严要求,高标准”,一点不假,他邀请郑州大学作为设计单位,先后考察了山东孔庙等众多儒家宗祠,多次反复论证后才最终敲定方案。而所有的施工工作,全由程道兴和属下监管,等整个工程结束后再捐赠、移交给伊川县政府。
所以他会对我说,这是他一生所做的最为精彩的事,他,“为祖宗、为社会尽了一份力”。
这样的“尽心尽力”,还体现于一处,就是与伊川程林文化园毗邻的嵩县田湖镇程村“两程故里”。年,程道兴先是投资万元兴建了程村“道兴小学”,而后又拿出2亿元复建两程故里文化山水园,打造国内一流理学文化旅游区。对他而言,商业诉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他为自己的乡亲、为自己的宗族,做了一件“千年没有的事情”。
4
说程道兴为修建程林文化园而不吝惜金钱、人力和物力,并不夸张。他有的是钱,作为河南省最为成功的金融投资家,他的创业经历和发家史堪称一部传奇,至今他拥有的极为独特的金融投资财技和由此而积累的财富,河南本土还鲜有人能比——他是中国中国民生银行最早的创始股东之一(至今持有该行1.亿股份),也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第五大股东(持股1.亿股),同时还是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平安银行等金融单位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他所掌控的兴亚投资集团,产业更是涉及金融投资、酒店旅游、房地产开发、高科技、电力、能源综合利用等多领域——这些钱如果变现,少说也有数百亿,而且都是净值,所以,若说谁是河南乃至中国最牛的隐形富豪,那么,程一定是无法避开的人物(参见年4月我所写的《程道兴:一个隐形富豪的锦衣夜行》)。
资本实力这么雄厚,拿出3亿多元为自家的祖庙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也许根本不在话下。不过,按照常规的逻辑,这笔钱,连同他曾捐出去和即将捐出去的,毕竟数目巨大,在外人看来,白白“扔出去”,如果不是烧包烧得厉害,那么也算得上是非疯即傻。曾有一次,程和几个银行界的朋友一起乘高铁到外地,当他说起要拿出几个亿修复程林文化园时,那几个人都吃惊地瞪大眼睛,认为他把这么多的钱投向如此一项“没有任何回报”的文化项目,一定是被什么蛊惑住了。
遇到这样的场合,程道兴都不愿过多地解释什么。在他那里,这样的事,决定下来只管去做就是了。他告诉我,他十分喜欢《乔氏家训》的一段话,“有补于天地者为功,有益于人间者为名;学问为富,廉耻为贵。此所谓功名富贵”。据此,他说他重建程林文化园,是为完成“几十年前就认定的一种使命、一种责任”——补天地之缺,也在延续程颢程颐‘有益于世教’之名。无怪乎身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夏挽群先生会拉着他的手说:“道兴啊,你这是为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华人,为炎黄子孙修建了一个可以下跪磕头,可以朝圣的地方啊。”也无怪乎他的许多朋友称赞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恩泽后代,流芳百世”。
“我们的魂,不能丢啊!”这是他说的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查阅史籍,程道兴此次恢复重建程林文化园,是第5次大规模重修。前几次的重修时间分别发生在明宣德六年(年)和清康熙二十八年(年)、乾隆十四年(年)和嘉庆十八年(年),完全由地方政府主持重修。
5
这么说起来,在程道兴心目中,此次重修的程林文化园是可以当作传世作品来对待的。他曾几次对我说,人世间有许多东西特别是财富都传承不下去,唯有文化却可以代代相传。
他给我举沈万三和康百万的例子,也给我举胡雪岩和乔致庸的例子,说他们一度都曾富可敌国,甚至与当时的皇上、皇族都攀上了关系,可是,仅仅过去几十年、上百年,这些人、这些富贵都哪去了?反观周敦颐、“二程”、朱熹、王阳明他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以修身、教以化人,其一脉相承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哲学史上居主导地位近千年,甚至如今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就让程道兴经常反思自己创造财富的意义。他本质上是一个商人,但他明白,他所创造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最终还是要归属于社会,只不过,这些钱要用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大概自年后,他不断地在各地特别是兰考、洛阳两个家乡助贫困、建学校、修古迹、兴新村,同时还在大学对贫困生设立奖学金,并到处寻访、资助老战友,所作所为,真正展现出助学、兴教、修文、匡扶人心、推动乡村治理的乡绅风范。
这,并非只有一个“善”字,所能简单概括。
程道兴捐建的部分慈善项目
捐建项目
位置
金额
年份
观音寺
鲁山县观音寺乡
1万元
年
观音寺乡两所中学(石坡头中学、观音寺中学)
鲁山县观音寺乡
万元
年
慈云寺祖林
巩义市大峪沟镇
1万元
年
盆窑新村建设
兰考县
万元
年
盆窑小学
兰考县
万元
年
程村两程故里
嵩县
2亿元
年
程村道兴小学
嵩县
万元
年
程林文化园
伊川
3.2亿元
年
道兴奖学金
河南大学
万元
年
由此,我们会想起中国久已失传的“士绅精神”。多年前,我曾写过一个长篇专题稿件《中国新绅商》,将那种受过一定教育,对传统尤其是儒家(国学)有一定了解或亲近,认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律,有推己及人的美德,有公共精神和现代意识,倾向于济世,助人为乐,并不断推高慈善境界的商人或企业家,称为继承了中国传统士绅精神的“新绅商”。
程道兴,大概可以恭添其列,他所做的一切,除了延续中国文化的血脉和衣钵,还有就是通过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力量,推动了中国宗族凝聚力的再造。而这样的努力,显然已被外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