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义马市 >> 义马市新闻 >> 市媒

市媒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

立冬过后,一场小雨,气温骤降。去往翼城县中卫乡石佛村的路途中雾气缭绕。记者近日从翼城县城驱车绕着盘山公路缓慢行驶,拨开层层迷雾,石佛村的“致富门路”恒盛源浆水生产车间便跃然眼前。与下降的气温形成反差的是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今年65岁的村民李香萍正忙着制作浆水的头道工序,择菜。摘下口罩时,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眼神里都流露着幸福。听闻记者来意后,她放下手中的活儿,掰着手指算起了去年以来在恒盛源打工的收益。“我和老伴儿是去年年初来的,我做浆水,他烧锅炉,俩人一个月能赚元,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儿。”

  回想起一年前,李香萍羞赧地捂起了嘴,“虽然说咱年龄大了,可还能干动,就想在农闲的时候再打工挣点钱,可咱没主意,也不知道能干个啥。”

  李香萍的改变,源自石佛村党支部书记牛来忠的一次上门走访。

  “婶子,你年岁大了,别老想着外出打工了,来咱合作社做浆水吧。”

  “浆水年年都做,可咱只是在自家小罐子里做。听说合作社是专业的做法,咱也去干行不行呢?”

  “你放心,只要你肯学、肯干,一定没问题。”

  小罐变大瓮,李香萍的制作手艺越来越好,赚钱的劲头儿也高涨了。但在李香萍眼里,恒盛源浆水生产车间不只是一个打工赚钱的地方,更是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浆水是咱翼城人的家乡味道,老一辈人都会做。现在有合作社帮助我们提高技术,咱的手艺也越来越好了,出门在外的翼城人也能吃上家乡味道了。”

  采访期间,一位穿着朴素、个头中等的男子站在身后,看着我们聊得起劲儿,小声说了句,“你们慢慢聊,我先去看下新车间……”

  “他就是牛书记,可好哩。”李香萍话音刚落,记者便一个箭步跟上了牛来忠的步伐,紧随其后走了几步,发觉他一定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都比常人快。

  “快投产了,快了快了。”看着眼前新建的余平方米的新厂房,牛来忠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现在车间有8个人,新厂子能吸纳20多人,到时候咱石佛的老百姓就有地儿干活啦。”

  恒盛源浆水生产的“姚家浆水”在传统的做法上改进工艺,严把产品质量关。由过去的采摘野菜,淘洗好后加入“浆水引子”发酵简单的工序发展到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项目,融合了现代工业技术,经过多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形成了“择菜—净菜—焯水—切割—入缸—加温—还汤—发酵—成品包装”的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有了保障,口味也得有保障。”牛来忠详细介绍,浆水的菜种也由过去的荠菜发展到用苦苣、蒲公英以及蔬菜中的雪里红、芹菜等制作,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选择,由于市场远销异地,为防止变质和挤压破损,方便路途运输,使用真空易拉罐包装。

  恒盛源浆水生产车间的墙面上,一张照片和红色条幅格外醒目。照片上,牛来忠捧着奖杯笑得灿烂,“这是去年全省农业农村领域‘五小六化’竞赛上,我们的‘姚家浆水’荣获了优秀成果一等奖。”

  红色条幅上“扶贫先扶志,勤劳奔小康”的口号深入人心,用李香萍的话讲就是,“越干越想干,越想干越有心劲。”

(临汾日报记者:刘静)

编辑:褚莎莎郭夏莹

责编:徐鹏飞

审核:李茁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xw/8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