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网拍卖首拍,超多无底价起

▲名人墨迹西文经典专场

艺术自媒体/同古堂、撰稿人/林妹妹、图/孔网拍卖

「孔夫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名人墨迹,西文经典

夫盛名者,其之断简残篇,题跋签字,均极名贵。尤是享有大名又品行高洁者,其之片言,或恳切惓惓,或见性情,展读之,如获亲炙,而其书之超逸,则可怡人耳目,笔墨神采,亦可视如法帖。有时纵是家长里短之语,也可窥其本真,素来为人重视。

近些年,时有好之者蹉叹“名人墨迹”,即使宽不盈尺,也访求愈艰,可窥“一纸风雅”热度之一二。而孔夫子旧书网,因扎根“旧书市场”已久,于“古籍善本、名人信札、金石碑帖、西文经典”等板块,其具得天独厚优势,诸多学者、藏家,皆有孔网“淘书”雅趣。

年初,应市场发展、买家所需,“孔网拍卖”顺势成立,其隶属孔夫子旧书网旗下,可谓拍卖圈一股“清流”,且其受众之广,用户数之大,亦可推为魁杰,未来可期。

▼名人墨迹西文经典专场▼

孔网拍卖年春拍

此次“孔网拍卖”春拍,“名人墨迹西文经典专场”,即有诸多佳制,囊括名人信札、签赠本、手稿、书法、画稿、西文经典等,门类多样,其中以“无底价”起拍者,如周汝昌、周采泉、史树青、夏承焘、高式熊、徐邦达、黄君坦等名家书法,据此已可窥斑知豹,见其“首拍”之盛意拳拳。

而吴大澂、周作人、林纾、钱钟书、郑振铎、胡适、傅斯年、袁克文、陈衍、熊十力、张伯驹、赵朴初、启功、陈垣等近代名人墨迹,也齐聚一室,西文经典亦是诸多,则可窥其质素,亦是甚佳。

名人信札

吴大澂致陆黼恩信札册页纸本

八开十五页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释文详情

释文:

1.昨与香帅商酌南雄一缺,无惬心贵当之人。论才具则萧令为宜,如肯振作精神于地方必可有益。该令好应酬,用度不能节省是其短处。此次却无说项之人,鄙意与香帅不谋而合也。乐昌拟委陈绍棠署理,尊意中尚有人否?香帅信附览,手泐敬颂。紫峰仁兄大人台安,弟大澂顿首。

2.香帅今日亲往西北两江查勘基围,贱恙未愈,不获趋送河干,送上调廉各缺拟委各员一单,望与香帅商之。东莞拟委刘秉奎,未识尊意以为然否,手泐敬请。紫峰仁兄大人台安。弟大澂顿首,十八日。

.进京解饷一差意中并无可派之人,仍由执事酌量选派可也。紫峰仁兄大人,弟大澂顿首,二十日。4.芦苞厂中索费一节,系鄙处委员于闰四月十一日亲过该厂纳厘时事,所见司事年不过三十左右,不知其姓。惟该司事巡丁得银十五两后,略启一二舱板即不问其多寡轻重,此种流弊甚大,即启奸商以多报少之风。总之来往船只并不甚多,自应逐舱开看点明件数或抽查一二件过称,方是认真办法。各厂委员会无一不深居简出,一切查舱填数均责成一二司事巡丁查看,均极草率,惟至太平关见过委员一人亲自查舱者,大率皆坐一懒字病尔。如尊处派人密查,只须趁一商船沿途查看纤悉毕知。手泐敬颂勋祺,紫峰仁兄大人,弟大澂顿首,六月初三日。

5.顷接尊处请假公文,茫然不知所以,特传吴丞景萱来署询知香帅接晤时偶有辩论,似非于公事大有关系不必以去就相争。且弟到官未久,情形多不熟悉,正需倚公为左右手,鄙见所不及赖公筐救之。无论何事皆可熟商决,无一成不易之见。香帅为弟所说服,维持调获友朋之责,明日当亲往规劝,顾公勿以此介意。原文奉缴乞叩收回望。鉴愚忱勿罚为幸。紫峰仁兄大人,弟大澂顿首。四月十三日。6.厘金太平关京饷五万。即饬商号改汇天津,其旗营加饷五万仍饬解员刘倅到京交纳可也,复请紫峰仁兄大人台安。弟大澂顿首。

7.香帅来信并清单一纸送上,乞阅后掷还,惟潘茮堂山长来云:潘监院绝不管事,梁盬院较胜于潘,令撤梁而留潘似未公允,究竟熟优熟绌无从考核也。敬请紫峰仁兄大人台安,弟大澂顿首。十二日。8.香帅见示单并原函送阅,揭阳即定周为桢,崖州即定侯甲瀛,请由尊处牌示可也。手泐敬请紫峰仁兄大人台安,弟大澂顿首,十六日。

9.顺德魏令调取引见一节已与香帅商之,可即饰令交卸领咨起程,惟接署之员香帅意中并无其人,如侯补中有劳绩最著或曾经署事赔累之员乞酌拟数人请香帅定夺可也。敬请紫峰大兄大人暑安,弟大澄顿首,廿三日。

10.顺德一缺委徐多珍署理甚妥,昨日晤方军门亦极赏识,想香帅必以为然。明日面商后再行奉。闻张延似尚练达,可令赴临高任,尊意以为然否?手泐即请紫峰大兄大人晚安,弟大澄顿首,廿七日。昨日中暑遍体发热,头晕不清,拟静养三四日,当即念矣。

??

此为吴大澂致陆黼恩信札册页,共计十通十五页。

吴大澂是吴湖帆的祖父,出身苏州望族,其仕途在甲午战争前,可谓一前程似锦,从以诸生入都应京兆试始,至治河成功后,实授河道总督,赏头品顶戴,后又任湖南巡抚,显赫之极。此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其与沙俄谈判,据理力争,捍卫了主权,更是官声大振,有民族英雄之誉。

而甲午战争爆发后,面对侵略者的咄咄逼人,吴大澂主动请缨,连电“奏请统率湘军赴朝督战”。不过因战事失利,清廷损失惨重,其暮年兵败,被降旨革职,永不叙用。又因兵败之事,难辞其咎,在《马关条约》签订后,面对日本巨额索赔,吴大澂“毁家纡难”,愿意以多年金石书画收藏抵去部分偿款。

其精鉴赏,喜收藏吉金,又好藏书,遗文拓片收罗精博。著有《古玉图考》、《愙斋集古录》《说文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在金石治学一脉,其亦可谓承前启后之关键人物。

上款人陆黻恩(-),清武进人,字亚章,号紫峰、息庵。陆鼎翰父。道光十九年举人,选授知县。其治经师承汉儒,尤留意《说文》。工诗,擅骈文,能抚琴。著作有《读秋水斋文稿》、《读秋水斋诗稿》等存世,另有《陆氏嘉话》、《明史兵事略》等,已佚。

是册信札中,多为各地官员任免、军饷押解以及查验过关船只等事宜,其中多封信中所提及“香帅”即位列中兴四大名臣的“张之洞”。

局部

其中“顷接尊处请假公文”函,所言则是陆黼恩因接晤时,与张之洞意见不一,多有争论,乃愤而请辞。而吴大澂试图说服陆氏凡事可商议再决,其亦将亲自规劝张之洞。

考陆黼恩,言其“选授知县,因伉直不容于时而谢之。”或即此事。可见吴大澂最终并未说服陆氏请辞,此亦可知陆氏之直节。

而所提及“吴丞景萱”即吴景萱(—),字硕卿,江苏苏州人。曾任广东补用知府。与李慈铭结为昆弟,《越缦堂日记》载:“硕卿来,交谱牒,结昆弟之好。硕卿少予七岁。”

局部

“芦苞厂中索费一节”函,所言“司事巡丁”查验过关船只索费流弊,而各厂委员会皆是懒政应对。据此则可见晚清吏治腐败,而吴大澂、陆黼恩当皆是廉洁,有澄清吏病之愿。

郑振铎家书及致刘哲民信札纸本

一批

钤印:郑振铎印(朱)

著录:《郑振铎日记全编》,山西古籍出版社,年。

提要:本拍品包含郑振铎家书八通十三页,郑振铎致刘哲民信札一百一十三通。

展览:“锦书忆旧—近现代名人手迹展”,浙江图书馆,年。

上款简介:

1.郑小箴(-),郑振铎之女,著名摄影记者。年随父郑振铎从香港到北京,就读于燕京大学。年到新闻出版总署摄影局中央组(今新华通讯社)担任摄影记者,是新中国第一批仅有的几名女记者之一。2.萨空了(-),原名萨音泰,笔名了了、艾秋飙,四川人,新闻记者、主编、新闻学家。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事业,担任过《北京晚报》、《大公报》艺术半月刊、《立报》、《新疆日报》、《光明报》、《华商报》编辑、主编、社长或经历等职务,并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学院、中国大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等。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副署长、新闻摄影局局长、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张、民盟中央副主席。

此为郑振铎家书及致刘哲民信札一批,其中家书八通十三页,致刘哲民信札一百一十三通,体量之大,或为郑氏手迹拍场首见。

其中,家书部分为郑振铎在生命最后几年间写给女儿郑小箴、女婿萨空了的信。这些信件不仅透露出郑振铎对子女的关爱,反映出其与子女关系的无比融洽。同时,其亦在信中详述去各地访问的所见所闻,对了解他的生活和写作有很大的意义。

郑振铎晚年历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事务繁忙,在此批信件中亦可见一斑。在这几年间,他分别前往印度、缅甸、捷克、苏联等地访问,也曾赴国内青岛、南京等地考察或休假。难得的是,在如此奔波的生活中,他仍然坚持给子女写信,展现了他作为父亲和学者的真实形象。

而致刘哲民的信,则可见其与友人的交游情况等。

马国平“偶见郑振铎《劫中得书记》题赠本”有言,刘哲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活跃于上海文坛,其与郑振铎、柯灵、唐弢等人共同合作《周报》《文艺春秋》等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后合伙成立上海出版公司,先后任总经理及董事长,出版了一些重要书稿,如郑振铎主编的《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手稿、《鲁迅日记》手稿,以及《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梦溪笔谈校证》等。

在公私合营后,刘哲民先后任职于新文艺出版社和上海古典文献出版社。新时期后,刘哲民出版了《郑振铎书简》一书,收录了年至年郑振铎致刘哲民的书信通,言辞之间,恳挚不吝。书中刘哲民写的《回忆西谛先生》记叙了两人缔交始末,史料翔实,情感深厚。

林纾致岱云信札镜框纸本

钤印:畏庐老人(朱)

释文:岱云仁兄大人足下:承谕古文一道,然须何处说起。来书言能读欧文,欧文不绝也。宋人之学韩者唯六一能夏,化外柔为内刚。但观远徐无党序,化单为偶,化偶为单,借徐夏化,虽韩公之能亦不过如此,斯真肖韩者尔。足下耽□欧文恣意读之,先分段后咀嚼其句中之意,熟之又熟自有悟境。俟不日有春觉生论文将出版矣,足下可取而读之。若于者中问读法只此而已。纾拜覆。

此为林纾与友人谈论古文信札,其中“欧文”所指即欧阳修文章。而“韩公”则是指韩愈。宋代时期,对于韩愈甚是推崇。钱钟书《谈艺录》中曾言“韩昌黎之在北宋,可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也。”据此可窥一二。

“但观远徐无党序”释文应有误,当为“但观送徐无党序”,即欧阳修写赠学生徐无党《送徐无党南归序》。

“春觉生论文”当是指林纾所作新篇即将出版。据其晚称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等可知。又曾见一册页,内有林纾、梁启超致“岱云”札三通,其中“梁札”,信封书“江苏东台县……萧岱云”云云,可知上款人为“萧岱云”。余者暂不可考。

是札中,林纾盛赞欧阳修行文,即是韩愈亦不过如此,尤是反复熟读,则可有不同领悟。而提及自己文章将要出版,又请萧岱云“取而读之”,言辞间似有与古人一较高低之自信。类此微妙,可堪咀嚼之语,林纾其余书札中,甚是少见。

事实上,林纾古文造诣深厚,其意境说力拓馀地,发前人所未发,又以身载道,身肩其统,自诩“六百年中,震川外无一人敢当我者”。“震川”即归有光。其亦被目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之古文名家。

周作人致陈梦熊(关于鲁迅重要信札)纸本

著录:

1.《周作人致陈梦熊信札》,陈梦熊注释,《新文学史料》年01期,P。

2.《终研集》,陈梦熊著,韦泱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年,P。

释文:梦熊先生:手书敬悉,承询通俗教育会,据鲁迅在日记既然对于该会那么看不起,自不会关于会务有所参与或主持了。所以那封信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看文章亦可见并非一路。共和党入党,全是为敷衍章太炎先生或者这与许寿裳的敦劝有关。因为他是很崇拜太炎的。草草不尽,即请近安。七月八日,周启明。

是信为周作人谈及鲁迅关于“通俗教育会”内容的书札,对于研究鲁迅生平及其救国思想等,甚有意义。

据考,鲁迅早年笃志救国、弃医从文,回国后曾通过参政、为文和执教等工作,以期移风易俗,参与通俗教育研究会(即信中的通俗教育会)就是其中之一。鲁迅曾先后加入过两个名称相同而机构不同的通俗教育研究会,一个是年由部分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与江苏教育会共同发起的半官方组织,另一个是年北洋政府成立的纯官方机构。

其前者,始见于年5月,章太炎、于右任、王正廷、田桐、张謇、张继等发起成立,后者为教育部所增设,鲁迅在前者只是挂名,在后者曾担任小说股审核干事。而又据周作人所言鲁迅“敷衍章太炎先生”、“崇拜太炎”等,则此所指应为第一次章太炎所号召成立之通俗教育会。

此亦可由“共和党入党”推知。年5月,光复会参与组建的“共和党”成立,并在第一时间给鲁迅发出了信,寄去了党证及徽识,但鲁迅没有理睬,也没有加入。此则可证周作人所言“敷衍章太炎先生或者这与许寿裳的敦劝有关”。

另有提及许寿裳,其是鲁迅一生挚友。鲁迅曾说“季茀(许寿裳字)他们对我的行动,尽管未必一起去做,但总是无条件地承认我做的都对”,足见两人交谊。

不过,无论所指是第一次或第二次之“通俗教育会”,其皆促使鲁迅从如何构建通俗教育此根本点上考虑“现代小说”的发展。

而周作人致信陈梦熊之缘由,应是年,陈梦熊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之余,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有关鲁迅佚文的考释中,包括搜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有关史料等。期间遇到一些疑问,为了能得到证实,其想到了时在北京的周作人先生,因为其是唯一知情者。

周作人致张次溪信札纸本

释文:次溪兄:来书承悉,“旧京的风俗诗”另页顷已找出,不记是原来登在什么地方了。改作殊不易,或者再在后面加添一个尾巴,容日后抄出补写成。此间近好,启明五月卅日。

此为周作人致张次溪札,言及“旧京的风俗诗”改作等。

周作人一生备受争议,新文化运动之时,其为摇旗呐喊之先锋,袖里清芬,声名之盛,盖过鲁迅,是现代文学巨匠,其所提倡之“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观念对于普通百姓摆脱奴性及新思想启蒙影响甚为深远。

北平沦陷后,周作人出任伪职,成为一面日伪文化界粉饰和平之旗帜,摇身“周督办”确于大节有亏。不过其散文,冲和平淡,造诣很深。

此前,中国嘉德《药堂杂文》《秉烛后谈》两部手稿中,内收有《北京的风俗诗》应与此《旧京的风俗诗》为同一篇。

张次溪为张篁溪子。我国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曾先后应聘为《丙寅杂志》、北京《民国日报》副刊、《民报》等编辑。此外,其为研究齐白石晚年重要人物,《齐白石自述》即出于其手。

傅斯年致陈受颐信札纸本

释文:受颐先生:弟在此工作已全部恢复,前拟刊丛书计划不久可以实现,清晨拜读一书,拟即列入......,弟斯年九月廿八日。

此为傅斯年致比较文学先驱陈受颐信札,时间当在至年间,为少见的二人往来文献。

年春天,傅斯年随自己发起成立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京,兼任北大教授,同年,陈受颐学成归国,担任岭南大学文学系教授兼主任,这是二人可能发生往来的上限。

之后,傅斯年曾数次延请陈氏执教北大,年陈受颐应请北上,作为北大史学方面延聘的研究教授执掌北大史学系。胡适曾指出,北大史学系最好的时期,即为陈氏主事之际。尔后,陈氏于年离休,赴美休假一年,复因抗战长期羁旅海外,鲜少归国,直至在美去世,是以年可视为二人往来的下限。

札中所提及“前拟刊丛书计划不久可以实现”或为其年10月所出版《东北史纲》一书。

此前,因“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面对日寇铁蹄肆意践踏我国东北地区,以及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傅斯年深刻意识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因此,针对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谬论,其联合史界学人撰写《东北史纲》一书,用铁的史实证明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为民族和国家的完整与独立做出一份贡献。

胡适信札纸本

释文:注册部:陈政的伦理学卷已交在我处。他的分数是七十五分。卷子暂存我处。又预科伦理学卷二本,由教务课误送在我处。望送交欧阳道达先生。适。九.十一.三零。

是信为0年,胡适致“北大注册部”函,并言及陈政与欧阳道达。

其中,陈政为学校教务处书记,胡适多篇演讲稿由其记录。而欧阳道达曾任北大预科讲师和研究所助教,其在抗日战争中,调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科长,为故宫文物的安全转移,做出贡献。“预科”则是年春,北大招收了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预科新生余人。

袁克文、黄浚、陈衍等致梁鸿志信札纸本

提要:本拍品为梁鸿志旧藏信札一组,包含:1.袁克文致梁鸿志信札两通两页;2.黄浚致梁鸿志信札两通两页;.陈衍致梁鸿志信札五通八页。4.郑沅致梁鸿志信札两通两页。5.张元奇信札一通一页;6.卓掞信札一通四页;7.马其昶信札一通一页;8.蒋瑞藻一通一页;9.朱联沅一通一页;余页二十二页。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释文详情

上款简介:

梁鸿志(-),字仲毅,祖籍福建长乐。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自幼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抗战期间,梁鸿志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出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长,破坏抗日战线,从事卖国活动。抗战胜利后,梁鸿志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年被处决。

作者简介:

1.袁克文(-),字豹岑,号寒云,学名继前,乳名昭儿,河南项城人,生于朝鲜汉城,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2.黄浚(-),字秋岳,福建福州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汉奸。自幼随外祖父读书,有“神童”之誉,与同乡陈宝琛、严复等人贵识,受知于梁启超。民国初年留学日本,与日本人素有来往。回国后在北洋政府中任职,梁启超任财长时聘为秘书。北洋政府垮台后,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年8月26日,黄浚被以叛国罪判处死刑,公开处决。.陈衍(6-),字叔伊,号石遗老人,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4.郑沅(-?)湖南长沙人,字叔进,号习叟,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探花,同科状元张謇,榜眼尹铭绶,以翰林侍讲入值南斋,年出任四川学政,辛亥后曾为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称帝乃以疾力辞,客上海爱俪园。善书法。5.张元奇(-2)字贞午、珍午、君常,号姜斋。福建侯官人。光绪十二年2甲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升御史,民国后任奉天巡按使、政事堂铨叙局局长、内务部次长、参政院参政、肃政厅肃政使等职。6.卓掞,原名祖茂,字幼庭,号炎男,福建侯官人,光绪癸巳()举人。掞善诗词,年六十余卒,有诗集词话未刊。7.马其昶(5年-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8.蒋瑞藻(-年)诸暨(今浙江诸暨县)紫西乡人,字孟洁,号花朝生,又号羼提居士。幼年随父学古文、诗词,后入诸暨民成学堂。0年前后开始在上海《神州》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任上海澄衷学堂和杭州女子中学国文教员。8年被聘为浙江之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病家居,不久病逝。9.朱联沅,字芷青,海盐人。大学堂毕业,举人,学部七品小京官。

??

此为袁克文、黄浚、陈衍等致梁鸿志信札一组,所涉及的清末民初的诗家计有:袁寒云、陈衍、卓掞、黄秋岳、张元奇、蒋瑞藻、郑沅、朱芷清、马其昶、朱联沅等诸家。其中多为闽籍同光体诗人,此文献的面世对研究清末民初的掌故与“同光体”这一重要的古体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移录说明如下:

所谓“同光体”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活跃于晚清至辛亥革命之后的重要文学流派。其始创者陈衍在京师大学堂任教的时候曾说:“‘同光体’者,余与苏戡戏目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也。”这是“同光体”诗派定名的开始,亦表明“同光体”诗风的特色。“同光体”诗人提倡“无一字无出处,无一诗不用典”。

“同光体”后期以李宣龚、黄秋岳、梁鸿志为代表。其中多为在文学上虽有才华,但在做官上终不得要领的人物。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反而导致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当时,袁寒云与易顺鼎、闵尔昌、何震彝、步章五、梁鸿志、黄秋月、罗瘿公六位名士,民国初年在北京南海流水音结成诗社,称“寒庐七子”,流连诗酒,唱和往还。

诗人陈衍是“同光体”诗派的中心人物。文笔委婉动人,手迹秀丽洒脱,陈衍长于诗,他的诗风不尚奇奥,强调作诗“自家意思,自家言说”。他的诗歌清俊奇峭,风格高骞,著重曲折用笔,风格清健。其诗多闲居游览及应和之作,总体风格属于“清苍幽峭”一派。黄秋岳与梁鸿志皆陈衍得意门生,都落水当了汉奸。

梁鸿志在京师大学堂学习时开始涉猎大量文史典籍,学业日益精进。所作诗词在当时诗坛颇有些诗名。由于才华出众,为人狂傲,很快成为京城学界的名人,故常以苏东坡自许。梁自负满腹经纶,极欲博取高官显位,对于自己此时在文章诗词上的些微声名和政治上的卑下处境,心中觉得十分郁闷,这在早期诗文中不时有所流露。梁鸿志晚年虽然官职做得很大,但骨子里是一个文化人,到死都“风雅得紧”。

他生前著有《爰居阁诗集》十卷,可资证明。人称其诗低回多感,颇有独到之处。就连钱钟书都批点过梁鸿志的《爰居阁诗》。不过钱对梁诗评价不高,说梁诗“终落海藏楼蹊径”,可见“才亦不大”。

黄秋岳以“才气横溢,诗工尤深”知名当世。早年即结有《聆风簃诗》,更以写晚清掌故笔记《花随人圣庵书摭忆》闻名于世。他的斋名聆风簃,大抵是取马融《长笛赋》中的“独聆风于极危”句意。其友人夏敬观《题聆风簃诗集》诗,有曰:“秋岳性情正,济以学养素,赡辞工且速,记问入镕铸。”时人尝以女性美比拟当世三十二家诗人,或曰“黄秋岳如凝妆中妇,仪态万方。”偏偏正是这位才情卓绝的诗人出卖国家军情予日寇,最后以汉奸罪伏法于南京。

抗战后的一九四七年,陈寅恪偶读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有感而发,题律诗云:“当年闻祸费疑迟,今日开篇惜此才。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见说樊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诗毕,陈题跋于云:“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为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

史良伍启元胡子婴等致张曼筠信札纸本

提要:此件内含:1.史良致张曼筠唁函一通两页;2.胡子婴致张曼筠唁函一通一页;.伍启元致张曼筠唁函一通一页;4.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自治会致张曼筠唁函两页;5.中国民主同盟港九支部唁电一页;6.沈钧儒、陶行知、沙千里、胡子婴、王造时、曹孟君、闵刚侯、金仲华、沈志远联名致潘大逵函1通1页,请潘大逵就李公朴遭暗杀之事与省政府坚决交涉,务必缉拿凶手归案。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释文详情

说明:李公仆(2-),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年7月11日晚,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张曼筠,上海书画家张筱楼的次女,8年初与李公朴在上海结婚,婚后追随李公朴奔走抗日救亡,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作者简介:

1.史良(0-),字存初,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两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2.胡子婴(9-),原名晓春,浙江上虞人。社会政治活动家,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商业部副部长等职。著有中篇小说《滩》。.伍启元(-?),广东台山人。著名政治经济学学者,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毕业,先后任教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并任职联合国。著有《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察》、《战后世界币制问题》等。

??

年7月12日,在李公朴被特务暗杀后当天,中国民主同盟云南支部,发布公开“血债”檄文,“救国何罪?李先生竟因救国而下狱;庆祝政协何罪?李先生竟因庆祝政协而被殴头破血流!要求民主和平又何罪?李先生竟因要求民主和平而最后遭此毒手!”

其曾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天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在黎明前的黑夜,他和战友闻一多,倒在了敌人的暗枪下。

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也大呼“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而这也是中华民族,延绵不绝,视死如归的民族之魂。

其中,沈钧儒、陶行知、沙千里、胡子婴、王造时、曹孟君、闵刚侯、金仲华、沈志远联名致潘大逵函,请其就李公朴遭暗杀之事坚决交涉,务必缉拿凶手归案。

张曼筠,上海书画家张筱楼的次女,8年初与李公朴在上海结婚,婚后追随李公朴奔走抗日救亡,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熊十力信札镜框纸本

释文:汉口鄱阳街省银行王行长。孟生老兄:船票如未买,请与柯君树平商量。柯君已向日清日公司定就官船,如怡和无船,买票等件可请柯君代办。力,二.十三。

是信内容为熊十力关于买船票事宜。

其中“柯君树平”即柯树平。其与熊十力同籍同乡,同一时期,各自以师生身份同在北大,一人毕生治学,一人与文化教育工作须臾未离。在照顾老师尤其是帮助熊十力安排讲课,联系出版等事宜中,柯树平出力甚多,《熊十力全集——书信卷》收录熊十力写给柯树平的书信17封,可见得柯树平是一个甚为重要的通信对象。是信关于“买船票”等琐事,虽只寥寥数语,然亦可知二人深厚师生之情。

陈垣致张篁溪信札纸本

释文:篁溪先生:有道,日间正拟趋候,适接来示,敬聆一是。韶兄信本即转去,因闻其已赴沪,故拟俟其返津乃寄去何如,四库事有此计划尚未举办。录用点石可省□校之劳,将来拟招商承办,闻□每部约需七八千元。云张园生圹两记,均拜读一过,既令人佩尤令人羡也。近刊数种敬呈,政中有拙著叙跋,亦足见近来鄙志之所存,恐不足当大雅一盼耳,此颂,著安。弟陈垣谨状。三月廿四日。

此为陈垣致张篁溪关于刊刻书籍事宜,并言及其有叙跋等。

其中“韶兄信本即转去”或为郑洪年,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华侨教育事业的先驱,字韶觉。8年,陈垣与叶恭绰、郑洪年等游大同云冈石窟寺,归来写了《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将历史上云冈石窟寺记录钩稽罗列,详细考证。

“云张园生圹两记”,所谓“张园生圹”,张篁溪子张次溪《北平岁时志》“九月”章中,有言:“张园者,位左安门里,亦家君子(指自家父亲)所筑。三亩幽林,鸣禽上下,藤萝叠架,曲苑回环。其间自家君子生圹(生时预留的墓穴)之外,洁室数楹,足资憩息。厅事所供,半属禅榻经卷。此则家君子晚所耽悦也。”

此外,陈垣(-1),字援庵,又字圆庵,汉族,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人,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上款人张伯桢(-年),民国著名学者、藏书家。字子干,号沧海,又号篁溪,东莞篁村胜和村人。

吴庆坻致刘体乾信札册页纸本

藏印:府氏珍藏(朱)

此为吴庆坻致刘体干信札共九通二十一页,封面有原藏者题签,尾页原藏者题跋。

封面题签

吴庆坻(-4),字子修,又字敬疆,号补松老人。钱塘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历任四川学政,湖南提学使,政务处总办,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善诗文,工书法,近苏灵芝铁像碑。参与《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的攒修。著有《补松庐文录》八卷、《补松庐诗录》六卷、《悔余生诗》、《蕉廊脞录》、《益州书画录续编》等。

上款人刘体乾(-),字健之,庐江人,淮军大将刘秉璋之次子。长于碑版之学。其妻李季淑为李昭庆(李鸿章六弟)四女。

端方、江庸致江瀚信札及江瀚诗文联语笔记等纸本

提要:本拍品为江瀚旧藏一组,其中包含1.端方致江瀚信札一通三页;2.服部宇之吉致江瀚明信片一张;.佚名信札三通三页;4.江瀚之子江庸手稿两页;5.江瀚诗文联语、抄录杂件等手稿散页约二百七十余页、笔记三册一百二十余叶。

此为江瀚旧藏一组。其中,端方札中言及得奉雅谈,深慰渴仰之思,又赞其为经术大家等。端方,晚清重臣,工书法,精鉴赏,富收藏。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江庸,福建长汀人,父江瀚。中国近代法学家、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社会活动家。江瀚,近现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诗人。宣统三年曾官至河南布政使,但从其一生来看,主要成就是在书院、学堂、图书馆、博物院从事的教育和学术活动。

信札门类中,另有俞樾、章士钊、龙榆生、罗振玉、查良铮、杨仁恺、容庚、姚雪莹、陈衡哲、冯其庸、顾随、钱学森、钱钟书、黄胄等,篇幅所限,不一一而足。

名家书法

钱钟书书自作诗《病榻闻鸠》镜心纸本

钤印:钱钟书(朱)、槐聚(白)

释文:报晴吭滑一鸠呼,卧榻昏腾醒病夫。绿润意根生草木,清冷胸境拓江湖。栖梁久绝呢喃燕,啄屋应多腷膊乌。恼煞夷场嚣十里,可容长著此声无。病榻闻鸠。旧作写奉。用秀先生雅教。

×21cm

钱钟书书法早期受郑孝胥影响,后独创“钱体”,而行草主要得自二王,参以苏黄,是作书结体丰腴、线条灵动潇洒,如行云流水,知为佳作。

笔者考,上款人“用秀先生”,即章用秀。其《民国书法鉴藏录续编》中曾有明确提及钱钟书录其年旧作《病榻闻鸠》奉赠,即是此作,内容、钤印分毫不差。是诗亦收录于钱钟书《槐聚诗存》中,可谓难得。

章用秀《民国书法鉴藏录续编》P

张伯驹9年作书法“录唐诗三绝句”镜心纸本

钤印:张伯驹印(朱)、好好先生(朱)题识:己未暮春书唐诗三绝句,用秀先生雅属,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二。

2×18.9cm

是作张伯驹为“用秀先生”书“录唐诗三绝句”,上款人亦是章用秀。据章用秀《对联书写答问》中言及,是年,张伯驹从北京至天津观赏海棠时,曾当面为其作嵌名联,上联“用舍行藏严出处”下联“秀姿英发镇风流”。下款“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二”。

此“录唐诗三绝句”中,题识“己未暮春”知为农历三月,而此时正是海棠花开之际。下款则完全一致。

章用秀《对联书写答问》P18

张伯驹的书法师承甚广,如包世臣,何绍基,龙门二十品,以及“二爨”,索靖,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等,林林总总,有几十家。最后融众家为一炉,自成一脉,字体甚为怪诞,古意极浓,前无古人,自称“鸟羽体”。是作,即为其典型面貌。

此外,张伯驹喜欢“赏花”,暮春时节,也曾数度至天津赏花,其致杨绍箕、张牧石信中,也有言及类似“赏花”之事,而电报时间,季节亦相差不远,可作参考。

张伯驹致杨绍箕、张牧石信

赵朴初书法“贺台声创刊十周年”镜框纸本

钤印:朴初八十后作(朱)题识:奉题台声杂志纪念十周年专刊,即以为贺,赵朴初。

此朴翁“贺台声创刊十周年”所书,知其拳拳赤子之心。

其所倡导“人间佛教”观点,主旨为“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则可谓是新时期佛教徒所必须担当之人间使命,亦是以佛教为推动和平事业之纽带。是佛子慈悲心于此作中,一览无遗。

如其所书“呜。嘤。弟兄情,霭霭停云深深留。”以及“和平统一,同声相应”等,可谓是中华儿女之共同心声也,尤为可珍。

此外,朴翁书法兼具魏碑之厚重沉稳、刚健雄浑以及帖学之清隽流美、秀逸绰约,同时于笃静中返璞归真,此为其稿,落笔时,笔笔皆是“渴望两岸和平,血浓于水”的真性情流露,更是难得。

张百熙书法镜心绢本

22×cm

提要:-4,为同一来源

古往今来,擅书者甚多,张百熙亦是其中之一,其进士出身,所作书法劲健多姿,虽不能说超越前人,或自成一派,然于近现代书坛亦是佼佼者。

如此作,结字端庄严谨,运笔刚劲有力,笔墨饱满,笔画伸展中又遵循古人的规矩,每个字在飘逸中又带有沉稳之感,布局亦是疏朗,字字之间笔划未见相连,然笔意不断,彼此呼应,可谓精彩也。

是作为绢本,有乐寿堂签。乐寿堂,清漪园建筑,也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是乾隆为庆祝母亲六十寿而改建,后为慈禧太后寝宫。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乐寿堂》里,亦有自注,其言:“向以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曰‘乐寿’。屡有诗,后得董其昌《论古帖》,知宋高宗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此名宁寿宫书堂,以待倦勤后居之。”

乐寿堂签

此作有“乐寿堂签”,或即敬呈慈禧太后之作。

张百熙(-),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年)进士,授编修。光緖七年(年),督山东学政。十四年(年),典试四川。十五年,命直南书房。二十一年,迁侍读学士。二十三年,督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二十六年,任礼部侍郞,擢左都御史。后又历任工部、刑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尙书。并曾充管学大臣,主持京师大学堂,创医学及译学馆、实业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陆宝忠书法镜心绢本

题识:陆宝忠敬书

提要:-4,为同一来源

21.7×cm

是作与张百熙所书为同一来源,且形式甚为相似。其中张百熙书唐代范纯正《曲池洁寒流》诗,诗“月入镜华转,星临珠影攒。”有“咏星月”之语。

而陆宝忠所书唐代李峤《日》诗,诗“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为“咏日”之语,二者互相映衬。

张百熙作有“乐寿堂签”,二人又同朝为臣,皆居高位,俱曾官至尚书要职,而陆宝忠题识“陆宝忠敬书”,窥其言辞间亦是满怀尊意,二作亦均无上款。又为“咏日月星辰”诗词,故此推断或为慈禧万寿而书,亦或专为“乐寿堂”供奉所作。

据考,慈禧寿庆时,为普天同庆,所有被开革的官员,只要为其“随班祝嘏”,就可以开复任内处分,恢复原来的官衔。而慈禧曾有谕旨:“现在时事艰难,物力凋敝,来年庆典,不许铺张。”故以书相祝,也是情理之中。

王念堂沙孟海书法立轴纸本

钤印:孟海(白)、王念堂印(白)、念堂七十后作(朱)题识:1.学俭同志雅正,沙孟海。2.赵嘏江楼感旧,己巳春(),学俭同志雅正,念堂。

说明:学俭同一上款。

此为学俭同一上款,上款人或为傅学俭,曾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委、副秘书长、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沙孟海的书法气酣势疾,刚健有力,韵味沉厚,点画亦是精到,世人誉之“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海内榜书,沙翁第一”。

而王念堂5年时曾与友人创办《绿潮文学》,发表小说散文,亦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袁励准1年作书法“节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镜心纸本

钤印:袁励准印(白)、二王相合为珏(朱)、赐榜景星照堂(朱)款识:宣统辛酉正月初十日,珏生试笔付宽儿。

释文:苏子瞻《表忠观碑》,惟叙蜀汉抗衡不服,而钱氏顺命自见。此以宾形主法也。东坡读金陵怀古词……不见集中,自是佳语。说明:使用“乾隆年仿金栗山藏经纸”。

29.5×26.5cm

袁励准(6—),字珏生,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会试同考官。光绪三十年擢南书房行走,先后为光绪、宣统两帝之师,光绪末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总务长,民国后任清史馆编纂,辅仁大学教授。在辅仁大学中国画系讲授《中国绘画史》。

袁励准亦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诗文书画俱佳,名噪京城。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先生被聘为鉴定委员,精于书画,收藏驰名于世。

其书法造诣颇深。行楷宗米元章,篆学李杨冰,文静典雅,甚得时誉。中南海正门新华门三字即为其所书写,字体雄劲有力,至今仍悬于门上。新华门位处中南海正门,被视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也被寓意中华国门,十分庄严。

其中“珏生试笔付宽儿”知为其儿所作。考袁励准娶妻汪静、妾路舜芬,共生有七个子女,其长子为袁行宽,字雪庵,善书法。

纸张为“乾隆年仿金栗山藏经纸”。

载泽6年作书法立轴绢本

钤印:载泽(白)、进德修业(朱)题识:丙午春日,载泽。

15×64.5cm

晚清虽摇摇欲坠,然时有铁良、载泽、良弼、恩铭、端方,谓之“满人五虎”。

其中,载泽为满洲正黄旗人。其是根正苗红的满族显贵,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六世孙,愉恪郡王爱新觉罗·胤禑五世孙。清亡后加入宗社党,成为复辟派的重要人物,年忧郁而终。

事实上,清廷开始政治改革时,载泽正当盛年,是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为开明皇族,态度积极,贡献良多,以宗室重臣身份上奏宣布立宪密折,对后来的仿行立宪、预备立宪影响甚大。

书中,载泽“忽看碧落红霞起,旭日昇天擁万灵。”可见其致力于清室复兴,然仍不免因时局忧心忡忡。

此外,载泽与袁行宽亦有交谊,袁行宽曾书十二言篆书联相赠。

梅兰芳6年作题词及出版资料等纸本

钤印:梅兰芳(白)题词: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梅兰芳。6年、4.21,于北京。

提要:1.梅兰芳等题词留言册两册。2.“梅兰芳舞台艺术”审稿单及文书、“舞台艺术摄影”审稿单及来往文书等两册,附梅兰芳舞台照一张。

25×14cm

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表演大师,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一时梅派风行海内外,观众争睹,行家竞相效法。

其亦擅书画,画作清丽秀雅、神形兼备。在抗战时期其曾蓄须立志,以卖画为生计。其书法功底也是深厚,以行楷书为主,小楷尤精。小楷风格来源于《乐毅论》《黄庭经》《十三行》等二王小楷,并伴有唐人写经笔意。

此“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书写前一年,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其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其致力于戏剧研究及表演,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现代转型,有深刻意义。

手稿、画稿

叶浅予《旅程画眼》画稿纸本

著录:《旅程画眼》,上海文艺出版社,年7月。

钤印:叶(朱文)款识:敦煌莫高窟。一九五四年,浅予。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释文详情

说明:

1.叶浅予题莫高窟插图印刷稿;叶浅予致蔡耕信札两通两页。

2.此套拍品含20张叶老画稿,皆为《旅程画眼》一书中插图之原稿;

.附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介绍信,及修改意见;叶冈致蔡耕信札(附校样);《打箭炉日记》剪报册(《打箭炉日记》即《旅程画眼》第一章);插图彩图照片及胶片;插图黑稿(附封面、封底版面设计稿;插图版面设计稿);校对文稿。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石林致蔡耕之修改意见、排版草图。

(一)第80页《铁企鹅与钢大象》插图。文中提到北京、东三省等地出现的瓷质、铁质动物造型垃圾桶,既不实用,也不美观。此图生动体现了对此的不满。

(二)第81页《捕蝉心理学》插图。斯时叶老在大连棒棰岛消夏,有小孙女相伴。祖孙俩捉蝉玩耍,以蝉入诗,不亦乐乎。

(三)第82页《返仙还俗话蓬莱》插图。

(四)第86页《达木兰神话》插图。达木兰又称“君子兰”,价格之高,堪称奇迹。

(五)第87页《旅顺港口寻往事》插图。

(六)第88页《哈尔滨之夏》插图。

(七)第89页《吃在东北》插图。

(八)第90页《清王朝遗迹》插图。游沈阳东郊努尔哈赤东陵。

(九)第91页《鲁西胶东两大队》插图。

(十)第9页《柳泉名城何处是》插图。游济南,专程前往趵突泉一探,然泉眼干涸,臭气熏天,失望而归。

(十一)第97页《富春画苑》插图。富春画苑是桐庐县为叶老修建的画室,供其回乡时居住和作画。(十二)第98页《采茶姑娘》插图。

(十三)第99页《富春江与七里泷》插图。

(十四)第页《挑炭夫》插图。

(十五、十六)第页《养鸡户与新愚公》插图。

(十七)第页《开辟雪水岭》插图。

(十八)第页《拾石记》插图。

(十九)《孔子像》未编入出版物中。

(二十)《贩运木材》未编入出版物中。

??

是组拍品,包括:

1.叶浅予题莫高窟插图印刷稿;叶浅予致蔡耕信札两通两页。

2.此套拍品含20张叶老画稿,皆为《旅程画眼》一书中插图之原稿。

.附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介绍信,及修改意见;叶冈致蔡耕信札(附校样);《打箭炉日记》剪报册(《打箭炉日记》即《旅程画眼》第一章);插图彩图照片及胶片;插图黑稿(附封面、封底版面设计稿;插图版面设计稿);校对文稿。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石林致蔡耕之修改意见、排版草图。

局部

叶浅予(-),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

此组画稿,清新动人的图画叙事方式,反映了叶浅予出众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

孔伯华处方手稿纸本

一组15页

孔伯华,出生于年,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学自家传。

其学术上,主张病必求其本,临证注重湿与热。以善治温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著有《时斋医话》、《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有《孔伯华医集》。

孔伯华先生用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虎啸龙腾”。其遣方用药必先辨证精详,对证用药,并无门派的偏倾。治病的特点则是注重整体,强调元气。亦擅用石膏,是从躁、渴、喘、呕四处着眼。

此处方手稿,对于中医学,甚有研究意义。

民国24年至26年中国生理学会文献册纸本

28.2×20.9cm

该拍品分为:1、中国生理学杂志第十周年纪念;2、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年会(青岛);、国际生理学会第十五届大会(列宁堡莫斯科);4、注册公牍;5、会务杂录等五部分。内有沈鸿烈、张锡钧、江清、陈清文、鲍鉴清、林可胜等信札

其中,沈鸿烈(-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是张作霖、张学良的心腹,是东北海军的实际缔造者。林可胜(7-9),祖籍厦门海沧,出生于新加坡的豪门望族。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我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位华人院士、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张锡钧(9-),生理学家,天津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鲍鉴清(-),浙江省金华县人,组织学和胚胎学家。年至5年出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江清(-),字镜如,祖籍湖北荆门,著名生物化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罗常培北大学生时期手稿(刘师培讲义)等纸本

本拍品包含:

1.罗常培手稿《申叔先生讲义随笔》《虚斋随笔》《恒毅斋随笔》《文学特别研究》《中国文学笔记》《中古文学史笔记》等共十一册;

2.罗常培手稿“对陈梦家的甲骨文语法提的意见”一页;

.罗常培批校《小学论文选讲义》一册、《中国语言系属表》一册;

4.顾学颉、叶鼎彝、蔡汝堃、陶稷农、钟国梁、夏佩箴、汪士聪、崔天发等三十四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学生致罗常培信札;

5.《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得贡献补》三册。

1.罗常培(9-),萨克达氏,满族,属正黄旗,北京人。字莘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大学毕业。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年,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

2.顾学颉(-9),古典文学家。字肇仓,号卡坎,别署坎斋;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历任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院、湖北师院、民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及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级编辑;5年退休;曾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古典文学各学会顾问、元代文学会名誉会长。是我国元代戏曲研究和白居易研究最具权威的专家之一。其书法造诣甚深,不亚书家,为人所重。

庞熏琹手稿《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纸本

约页提要:附出版物一册,年5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庞熏琹(6-),字虞铉,笔名鼓轩。祖籍塘桥,庞鸿文之孙。著名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著有《熏琹随笔》。组织“决澜社”,举办“决庞熏琹庞熏琹澜”画展,蜚声艺林。是我国知名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长。

郭青胡彩徐雉谭天等致谭天信札及谭天画稿等纸本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释文详情

作者简介:

1.徐雉(9-),五四时期诗人。所作诗大都发表于《小说月报》。5年,徐雉从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任科员,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是林伯渠。抗日战争爆发后,徐雉奔赴延安,再次找到林伯渠,相继创作了一些战斗诗歌。年转战陕北途中病逝,埋骨陕北。著有新诗集《雉的心》及小说集《卖淫妇》等。2.胡采(-),原名沈承立,河北蠡县人,著名文学评论家。历任山《西线文艺》主编,延安《大众习作》主编,西北文联副秘书长,《西北文艺》主编,西安市文化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专职副主席兼《延河》、《小说评论》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郭青(6-?),安徽省安庆人。年加入生活教育社,年加入上海全国救国联合会。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陕甘宁边区保育小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科长秘书室主任。建国后曾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办公室,陕西省文教委员会及文教厅任办公室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主任。年12月离休。4.谭天(-?),曾用名谭煜芳,山东文登泽库镇。1年参加革命,历任山东《大众日报》社副总编、山东省出版局副局长、局长、书记兼人民出版社总编。年离休。

??

此拍品包括徐雉、胡采、郭青、江思元等致谭天信札四通四页,谭天8年画《编草帽》一幅,4年山西潞安府印毛主席像一幅。

信札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围绕出版和宣传问题而作。信中并写到田家英、杨超(四川省委书记)、漆鲁鱼(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以及毛泽东著作《论联合政府》等。

徐雉系五四时期诗人,晋察冀军区秘书、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语文部部长,早逝。其小说《嫌疑》第一次提到毛泽东的名字,成为第一个将毛泽东写进小说的作家,其手稿在市场中较为少见。

徐氏抗日战争后赴延安追随林伯渠,此信为徐雉为借毛泽东所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英文本而作。另江思元信所作时间约在洛阳解放后不久,信中谈到初到洛阳开展新闻工作的艰难。江思元,洛阳《劳动人民》报创办人。

周炼霞六七十年代手稿纸本

提要:内有个人简介、思想汇报、日记汇报、个人检查、交代海外关系等。

周炼霞(8-0),字紫宜,号螺川,书斋名“螺川诗屋”,中国著名国画家,擅长仕女人物和花鸟,工诗词,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之一。

8年生于湖南湘潭,14岁始学画,先后师从尹和白鹤郑凝德,17岁起学诗,师从朱古微,后又从蒋梅笙学词。周炼霞的画风格清新,设色明净,诗词多佳句,著有《嘤鸣诗集》、《学诗浅说》(与瞿蜕园合作)等。她的画风和诗风气息相通,若与她本人相比,则有“画如其人”和“文如其人”之感。

许姬传《梅兰芳年谱手稿》纸本

提要:本拍品包含:1.许姬传手稿《梅兰芳年谱》五十三叶。2.梅兰芳年谱资料调查表一组。

许姬传(0-0),男,字闻武,号思潜,原籍浙江省海宁县长安镇人,出生于江苏省苏州。中国当代业余曲家,著名梅派艺术研究家,戏曲评论家。幼受家庭熏陶,8岁随外祖父徐致靖读书,讲授经史诗文以外,还教弈棋、吹笛、唱昆曲、读小说。

9年到天津,在直隶省银行当文书。对京剧发生浓厚兴趣,经常向京胡圣手陈彦衡学习谭(鑫培)派声腔,并结交京剧界人士王瑶卿、杨宝忠、言菊朋等。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

邵克萍0年作手稿《木刻的实习与创作》纸本

27页提要:手稿约27页,出版物一册。

邵克萍(6-),又名弓玄。浙江镇海人,当代画家,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版画会副会长。

罗家伦手稿纸本

份9页提要:1.致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题词《众星拱之》一页;2.民国三十年致中央大学实验校函2页;.民国四十八年手稿《抚今感昔话长城》6页。

罗家伦(7-9),字志希,笔名毅,祖籍浙江绍兴。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8年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教育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职。

年赴台湾,先后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国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9年12月25日在台湾病故,终年72岁。

李学勤年作手稿《中国青铜器的奥秘》纸本

约页说明:此稿为《中国青铜器的奥秘》全书原稿,通篇均由作者亲笔手书并作修改。附作者校改彩图说明和插图说明清单。出版:

TheWonderofChineseBronzes,(《中国青铜器的奥秘》英文版),外文出版社(ForeignLanguagePress),0年。(可参考台湾版:《中国青铜器的奥秘》,台湾商务印书馆,1年;英文再版:ChineseBronze,ForeignLanguagePress,7;中文再版:《中国青铜器的奥秘》,外文出版社,7年。)

李学勤(19-),生于北京,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年入学清华大学哲学系,第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辅助曾毅公、陈梦家工作。4年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任侯外庐助手。1至8年担任历史研究所所长。

从6年起任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4年起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等。著有《殷代地理简论》、《古文字学初阶》、《走出疑古时代》等。

臧克家年作诗稿《父亲的心肠》纸本

1份2页19×26.5cm

提要:作者根据朱定小说《关连长》编写。

臧克家(5-4),山东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题签本、签赠本西文经典

阿斯塔纳努斯著《良心集》

〔意大利〕法国斯拉特斯堡年前HenricusAriminensis出版摇篮本精装一册

著录:

1、弗雷德里克·里奇满·戈夫《美国摇篮本名录(IncunabulainAmericanlibraries)》(年版),GoffA、科平杰·沃尔特·亚瑟《路德维希·海因目录学报告补遗(SupplementtoHain’sRepertoriumBibliographicum)》(5年版),HC、《大英博物馆藏十五世纪印刷品名录(CatalogueofbooksprintedintheXVthcenturynowintheBritishMuseum)》(-7年),BMCII

此书大开本,外观极为厚重,猪皮皮革精装,装饰风格为经典的哥特式晚期作品,护角及装饰采用黄铜制成,并附金属锁扣。

作者阿斯塔纳努斯(AstesanusdeAst,约-10),生于意大利西北部阿斯蒂,是方济会的律师及神学家。这部《良心集》初稿完成于年,是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亦是留存下来的唯一著作。

是书一卷本全,包括八个部分,实则是一本十四世纪的百科全书,包含了神学、哲学、法律、医学等内容。此书的成书得益于红衣主教约翰尼斯的建议与要求,初版于年面世,印刷商为JohannMentelin,出版地也是法国东北部的斯特拉斯堡。

根据《牛津图书指南》的定义,摇篮本,是指欧洲15世纪中叶到年间的活字印本书,据统计共印制了4万余种,而《摇篮本简明目录》(ISTC)网上版本记载,截至7年4月,现有2万9千种存世。在目录中,这部著作摇篮本及后摇篮本共有四十八条信息,可见此书在西方被广泛需求与认可,在各种版本中,年及以前的早期版本仅约十种。

据统计,法国首次出现摇篮本的时间是1年,年及以前的摇篮本总量不到所有摇篮本总量的7.9%,且多为馆藏,较少可流通者。此外,斯特拉斯堡出版的摇篮本占总量的4.1%。故此本对于这部著作而言属于较早版本,在整个摇篮本体系中亦属于出版年代较早、出版地较为少见的。

拍品全书使用哥特式字体,两栏排版,一页六十四行,红蓝双色手工彩绘首字母。共计44个叶片,首有4个空白页,尾有10个空白页,无页码,首尾全。经查全世界已知的共有66个机构藏有本书的副本或零页,其中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57处藏有较为完整之本。17世纪伯格豪森耶稣会学院的旧藏。

MissalRomanum/罗马弥撒经书

法国巴黎年ApudSocietatemTypographican出版精装一册拍品为拉丁语和法文书籍,原色真皮精装,封面封底书脊满堂描金,大师级装帧,三面刷金。此书版式为经典的红黑双色4套印,段首大写字母融合了美妙的微型版画,文中有大量木板插图,每一幅都值得仔细推敲,部分插图手工上色,色泽鲜妍,书中还有大量的圣乐乐谱。

中世纪12、1世纪之前,在举行弥撒仪式时人们其实会使用多种经文典籍。直到年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ofTrent)结束,进行宗教改革,规定使用统一规范后的弥撒经书,由此统一规范的弥撒书逐渐有了定本。历史上第一部罗马弥撒经书年在米兰印刷出版,在这之后差不多过了近一个世纪才开始出现教会钦定的版本,拍品为年出版的弥撒经书,收录了权威的祷告经文、赞美诗、圣歌乐谱等。

LeLivredesMilleNuitsetUneNuit/一千零一夜

法国巴黎6-年间DArtH.Piazza出版限量编号本十二函十二册拍品为法文书,共12卷,每卷1册,共12册,为毛边本,外有插套保护。内收整版彩色插图余幅,上有手工描金,有玻璃纸保护。此书共出版套,拍品为第号。

年巴黎出版商H.Piazza出版了一本豪华版的《一千零一夜》12卷,共册,编号出版。此本由杰·西·马尔杜斯(J.C.Mardrus)博士从阿拉伯语翻译而来,是最完备的法译本。此后马蒂斯(PowysMathers)根据马尔杜斯的法文译本转译为英文,文笔秀丽清新,为近世之优良英译本。

拍品由拉西姆·默罕默德(RacimMohammed)设计了文本四周的装饰,并由法国画家、著名艺术家雷昂·卡雷(LéonCarré,8-2)设计了原始插图。Carré是法国20世纪东方主义画家,其作品充满了活力,细节精致,绘制精美,完美地再现了其想象中神秘的阿拉伯世界,充满了异域风情。

TheSpectator/旁观者

英国伦敦、波士顿1年J.B.MilletCompany出版限量编号本精装八册

拍品红色真皮精装,封面封底四周描金,四角描金花纹装饰,书顶刷金,书口书根毛装。内收Railton绘插图40余幅,部分彩印。此书为限量编号本,共出版75套,拍品编号为2。

《旁观者》是由艾迪生和斯梯尔合办的日刊,创刊于年月1日,年12月停刊。年,艾迪生独自复刊,每周出版期,至同年12月20日停刊,又出版了80期,共有65期。报刊采用“来函照登”加上编者按或“答读者问”的形式来发表评论,反应了当时英国中上层社会各种代表人物的生活、思想、风貌。此杂志对18世界英国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散文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写作风格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拍品即为此刊的合刊,65期一期不差,共分八卷出版,每卷一册。约瑟夫·艾迪生(JosephAddison,2-),18世纪英国散文集、文学批评家;理查德德·斯梯尔(RichardSteele,2-),英国文学批评家、剧作家、记者和政治家。

杨绛钱钟书致瑞联签赠本《围城》等纸本

钤印:钱钟书(白)、杨绛(白)题识:1.瑞联同志存正钟书。2.瑞联同志存览杨绛。

2册平装

此为钱钟书签赠瑞联《围城》一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绛签赠瑞联《记钱钟书与围城》一册。

钱钟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6人之一。杨绛,钱钟书妻子,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傅雷致唐弢签赠本《幸福之路》纸本

藏印:晦庵唐弢藏书(朱)题识:唐弢兄惠存,傅雷。

提要:民国三十六年南国出版社初版发行。

傅雷(8-6),字怒安,号怒庵,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唐弢(-2),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启功毛笔题签并批注《夏日游石淙诗》纸本

线装

藏印:启功之印(白)题识:夏日游石淙诗,薛曜书,久视元年。

提要:《夏日游石淙诗》民国有正书局石印本线装一册。为启功毛笔题签、批校本。展览:启功旧藏复印件题跋暨碑帖展,年1月1日—年1月25日,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

启功(-5),字符白,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长篇毛笔题跋《董香光书东坡诗真迹》纸本

线装

藏印:启功之印(白)题识:此册虽无年月,观其笔意,必七十以后书,宠辱不惊之时,八十以后则直造唐人之域矣。观其乹笔处疑为绢本。

出版:《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下第页,年1月,文物出版社。展览:启功旧藏复印件题跋暨碑帖展,年1月1日―年1月25日,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

《董香光书东坡诗真迹》影印本,民国间有正书局石印本一册;此为启功先生题跋本。先生对董其昌书多有研究,曾作文《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法书的鉴定》。此石印本跋语中先生考证此册董其昌书写年代以及作品质地,见先生精鉴之学。

张善孖签名画册纸本

钤印:虎痴(朱)、大风堂(白)题识:亦农先生惠存,弟张善孖敬赠。

张善孖(-),名泽,字善,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四川内江人,现代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

少年从母学画,曾拜李瑞清门下,又喜爱武术,曾跟其弟张大千师从心意拳大师宝鼎习心意拳及内功十三段。与大千一道东渡日本,回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张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有“二雅”之目。精鉴赏,富收藏。并与黄宾虹、马企周等八人组织烂漫社。上款人“亦农”或为殷汝耕。

孔网拍卖春拍,“名人墨迹西文经典专场”,另有诸多佳构,实篇幅所限,无法一一俱足,好之者可莅往预展现场一窥为妙。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xw/8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