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年味儿就是一件件新衣、一双双新鞋。每当距离年三十儿还有半月有余,大人们就会带着小孩子上街挑选新衣新鞋。俗话说:新年好,新年好;穿新衣,带新帽。所以新买的衣服,是要到年三十儿才能穿在身上的。说来倒也奇怪,也不知儿时哪儿来的那么大毅力,真的硬生生挨到年三十儿那天,才满心欢喜的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新鞋,还要得到长辈们的夸赞才算完呢!
小时候,年味儿就是一封封红包,一声声祝福。家里的亲戚无论亲疏远近,可能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孩子们嬉戏打闹,婶婶大娘穿梭在狭小的厨房,叔叔伯伯们则陪着老人话话家常。孩子们用着稚嫩的声音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得到的回应则是代表着长辈们心意的红包。这可是小孩子们最富足的时候!
小时候,年味儿就是一束束烟花,一挂挂鞭炮。每到年初一、十五,城镇广场上就会有大型的烟花表演,乡里乡亲的就会聚集在这个小小的地方观赏造型多变的烟火,空旷的广场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大人们会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小孩子们兴奋的吵着、闹着,绚烂的烟花照映在脸上,折射出幸福的笑容。烟花持续半个小时也就结束了,这时候就是孩子们的天下。手里点燃一炷香,这可是放鞭炮的得力神器。各式各样的鞭炮总能吸引小孩子的眼球,手头富裕的伙伴们小脑袋一起凑在鞭炮摊贩前,热烈的讨论着哪种鞭炮更好、更有趣。心里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挑选出来自己最心仪的鞭炮,便兴奋地大喊大叫。总之,不玩到自己弹尽粮绝,是不会回家的。
小时候,年味儿就是一场场庙会,一趟趟舞狮。出了初七,周围的村镇就会陆续组织起来大大小小的庙会,大人们也都会带着孩子去庙会里逛上一逛。庙会简直就是孩子们的天堂,各种各样的小吃从街头排到街尾,各形各式的玩具琳琅满目,孩子们都恨不得将这整场庙会搬回家。大人们也收获颇丰,那双慧眼总能在如海般的商品中淘到一些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可算得上是勤俭持家的贤惠主妇。舞狮,自然是庙会的核心,压轴的节目。不管街上人群怎样的密集,总是能在大老远的地方就听到舞狮的奏乐,老少爷们儿们开始纷纷向着声音聚集,伴随着锣鼓阵阵,两头栩栩如生的狮子隆重登场。神气十足的眨巴着一双大眼,摇头晃脑,不断的变换着姿态,赢得观众的阵阵叫好声。熙熙攘攘的人群,掺杂着孩童的嬉闹、父母的呼唤以及小摊贩们的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共同谱写成了一份专属于过年才有的乐章。
过年,总是小孩子最大的期盼,可以抛开繁重的作业,小小的心愿也会被无限的满足,可以吃饺子、贴窗花,还会有丰富的菜式用来解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那些老传统、老习俗的年味儿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更加新颖的方式,来庆祝春节。但是不管时代怎样变迁,那些温暖了小时候的习俗会永远留存于心田,等到沧海变成了桑田,树脂凝结为琥珀,那些经过尘土洗礼过得老传统会变得更加熠熠生辉,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明珠般璀璨,散发出不朽的光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