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园地从工作常态中发现新闻

来源:正义三门峡

······

大家好!

我是义马市检察院宣传人员杜恩,今天,我很有幸作为基层检察院宣传战线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感到无比的荣幸。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从工作常态中发现新闻》

总听到单位或基层院的同事说“没啥新闻”“没啥可写的”之类的感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拿起一张报纸,看到一则新闻,而后一拍大腿,唉呀!他们写的事儿,我们院比他们好多了啊,这样的案件我们一把一把的……等等。这就是人人眼中有,写时笔下无。

检察机关每年接触的批捕、起诉的案件数不胜数,每年每院办理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也不在少数。对检察新闻报道而言,承办的案件就是取之不尽的新闻富矿。

如何在经常发生的事情中、在常态中发现新闻?联系到我们所办的案件来说,我觉得可从三个方面来寻找新闻点。

一是在同类案件中找发案不同原因。也可以说是用对比的方法找新闻。张三贪污因为赌球、李四受贿因为小三、王五渎职因为贪图小利……等等,每个案件虽然定性差不多,但,同中有异,还有可发现的新闻点。找到不同点,我们就可以依据犯罪动因和当前报纸宣传所要反映的点而对素材进行适当的取舍。

在我院办理的一起盗窃罪案件中,乍一看是件很普通的案作,但你仔细一个看就很有意思,因为当事人用亲生母亲的身份证将7万元定期存款取出,将家里本来要用来买房子的首付款挥霍一空。当事人被抓获后,对办案检察官说知道自己错了,希望父母能原谅自己,她以后一定改。但其父母强烈要求依法按照盗窃罪追究张飞飞的刑事责任。那么问题来了,偷自己父母的钱到底算不算犯罪,如果犯罪应该如何定性?

我们检察官给出了说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对偷拿自己家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作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盗窃行为有所区别。本案中,被告人盗窃父母钱财数额巨大,屡教不改,且父母强烈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其行为属于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对她应予相应的刑事处罚,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我思虑再三,写一篇《盗窃家人钱财一样定罪量刑

盗窃

》,最后被《检察日报》一版的法治三维采用。

二是在常规案件中查找案件处理中的不同做法。也可以说是在处理结果和效果中找新闻。有的案件在办理后既有定性与量刑的结果,又有事后检察机关做了些具体工作而引发的无形效果。这些办案背后的故事,应该成为常态案件寻找新闻点的一个着力点。

比如,6月7号、8号是高考的日子,而恰好我院在办理的一起案件中有高考生,三个同学打了另外一个同学。捕捉这个信息后,我立马走访办案检察官,了解来龙去脉,特别注意细节问题,尤其是我们检察官在其中做了那些努力,为此带来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最终形成一篇文章《一马平川到长安,河南义马附条件不起诉助力涉罪未成年考生圆梦大学》,被《检察日报》一版采用。这个案件本身并不大,但它的动人之处在于都是高考生,而且在公安机关做了大量工作依然不行的情况下,我们检察官并没有放弃,藏口婆心,终于使当事人和解。

义马流传有句名言:金函谷,银潼关,一马平川到长安。自古函谷关最为险要,函谷一旦失守,潼关指日可下。令人欣慰的是,这三个同学和被伤害的同学如今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对于他们,过了高考这一关,或可春风得意到长安了。

三是日常不等于庸常、重复

检察院工作讲究按法律程序办事,日常办案工作日复一日、大同小异,写来写去框架内容总是相似,只是日期、案件、人名的不同。如何破解这个怪圈,我个人认为要主动“走出来”,以局外人的身份审视身边人、身边事,才能挖掘出好的事迹、活的业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思维枯竭的时候要多看看兄弟院的文章,从中汲取精华。

我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一句牢骚让检察院改变了规矩》,就是个“置身检察外”的好典型。时值全国检察机关正在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一个普通基层院的检察长看到一个老年来访人几次三番远道而来找自己,都因为不是检察长接待日而空手而归,就立即召集院里商议改掉这一个规矩,凡65岁以上或行动不便的来访者,都由“上访”改为“下访”,由干警亲自登门接受举报投诉。事件很小,规矩也不大,但读起来非常生动。原因就在它既从小处着眼,挖掘了眼前的、身边的检察工作,而背后又有全国性的工作做背景支撑,以小见大,用基层的实践凸显全局部署。实际日常工作中,每个检察院都会不定期地更改一些业务细则,有的记者或通讯员就平铺直叙、就事论事地报道,或对比下前后内容差异,但有心人则会顺藤摸瓜,找到每个改变背后的原因和事件。有了这个挖掘、追问的过程,一篇“编辑爱读的稿件”初具雏形。

做为通讯员,要相信文字的力量。一些规规矩矩的检察新闻报道刊发后,我们会发现,报道中的检察院做法并不新奇,我们也一直在做、在写,为什么它能脱颖而出?实际可能只是文字功底的差异。因优美的文字而让整篇报道不可多得的文章中,对《永春:美丽乡村建设纪实》印象最为深刻。它的导语,精短练达:“走单骑关羽送大嫂。谜底在背面——保护妇女儿童”;“那秤砣是老百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坦白从宽”。走进瓜棚架下,三步一谚语,五步一警句,村民学法入脑入心就在驻足抬头间。这是永春县检察院送法到田间地头的一道法治景观。它的正文三个标题,排比有力:“那山:补植复绿,一诉多赢;那水:监督先行,绿水长流;那人:有事找法,办事依法。”不细看全文,仅仅看开头和全文框架,好文章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好的文字会说话。所以同一项工作报道,靠优美的文字也能脱颖而出。

最后,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要和编辑多联系,勤沟通。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义马市人民检察院杜恩)

(杜恩简介:义马市人民检察院宣传科人员,笔名倾城。自参加检察工作以来,在检察日报上发表文章多篇,在其它报纸及网络上发表文章余篇,出版散文集《会有天使在身边》,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检察日报的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三门峡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赞赏

长按







































名医送白癜风患者健康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zz/3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