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马一座小院子里,吴大姐正拿着一个臼锥在捣辣椒,从二十年前接触小吃这个行当开始,她就跟辣椒结上了缘,别人做小吃的辣椒油都是买的,她却一直坚持自己选辣椒,亲自动手制作。
油炸花生是各种小吃里必备的配料,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炸好的花生可选,可吴大姐依然选择自己挑花生,自己买油下锅炸。可能是用心做的花生确实好吃,每次往碗里放花生的时候,食客都想让她多放一勺。
这铁锅里熬的是做酸辣粉用的浇苕,里面有猪肉粒、豆瓣、蒜末、辣椒等等,这些都是事先在家里熬好,门店营业的时候再拉到店里,小吃一般中午和晚上人多,上午吴大姐主要在家里做准备工作。
一碗酸辣粉,从这把泡软的红薯粉开始,这种粉由红薯、红苕和豌豆按比例配成,然后由人工或者机器漏成长长的粉,这种做法和北方常吃的粉条很像。
在吴大姐的小吃店里,不同的碗盛不同的小吃,这黑碗里是放好的杂酱,就是刚开始在铁锅里熬的那些,然后放葱花、香菜还有各种调味料,待粉加热捞到碗里之后添高汤即成。
酸辣粉起源于南方,却也流行于北方的大街小巷,尤其在每座城市的步行街,这碗小吃往往是众多美女的最爱,吃一嘴酸辣粉,能把麻、辣、鲜、香、酸这几种味道尝遍。
吴大姐的小店位于义马市文化城步行街,无论刮风下雨,小店前总有食客排队。即便来不到店里,也会叫外卖送一份。特别是雨天,能吃到这样一碗地地道道的酸辣粉或是热干面,再配上旁边小哥的熏肉大饼,确实是一种美得享受。
这碗美味的酸辣粉,吃一碗要七块钱,粉的外表晶莹剔透,吃到嘴里柔韧又筋道,味道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吃完后,口齿留香,不乏味,且汤色红亮。
23年前,吴大姐从新安县来到义马,在珠江路香山街一带,自食其力,靠三轮车流动摆摊卖一些小吃,由于勤劳善良肯吃苦,一直坚持手工制料,口味地道。所以她的摊位也深受广大市民的喜欢。从三轮车到地摊,再到门店经营,从一天十几碗到现在一天卖二三百碗,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看着大家吃的很开心,食客越来越多,她也觉得很知足。
吴大姐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她的生意经就是勤劳吃苦,诚信热情。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春夏秋冬,风雨交替,从没有间断过一天,创业的艰难与辛酸,只有默默地往肚子里咽,岁月的历练,口味的验证,才使她得以在义马站稳脚跟。05年文化城改建,她租下位置最好的门面开了小店,十多年的坚持与积累,赢得了众多食客的赞许,并且在渑池三门峡也开了分店。
摄影记录
张春光
图文摘自腾讯新闻客户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