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门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对年度在全市环境攻坚战中表现突出的灵宝市县政府等4个先进县(市、区)政府、市公安局等先进市直单位和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处等先进基层单位以及聂玉峰等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年,我市环境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大气、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均列全省前三名,获生态补偿金奖励余万元,我市“十三五”中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年全年优良天数全省排名第2;PM2.5全省并列第3;PM10年全省排名并列第4;;与年相比,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11.3%和18.1%,优良天数增加8.2%,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被省里考核为“良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成效显著,超额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目标任务。水环境7个国、省考断面年均值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水污染防治工作被省里考核为“优秀”。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安全利用任务3.06万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严格管控任务亩。全市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控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被省里考核为“良好”。这份漂亮的成绩单的背后,是全市各条战线的攻坚先锋以坚强决心向污染宣战,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所付出的辛勤的心血和汗水!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第一要务,要求全市上下全员出动,背水一战,严防死守,以最严格措施控制污染排放,坚决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并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层层破解环境监管肠梗阻,一场保卫蓝天碧水净土的人民战争全面打响!重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推进有力有效。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市狠抓“三散”污染专项治理,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家;扎实推进燃煤散烧“双清零”,完成“双替代”改造9.08万户;强化施工扬尘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治理,推进家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和家物料堆场专项整治。深化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淘汰关停义煤公司观音堂电厂1.2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电熔刚玉、鸿业化工搬迁升级改造和2家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完成重点行业提标治理、锅炉综合整治、工业窑炉治理、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铸造行业治理、无组织排放治理等六大类项治理任务。压减煤炭消费.5万吨,新增风力发电装机16万千瓦,完成燃煤锅炉拆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2台、蒸吨,扩大集中供热面积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6%,推广应用空气能和地热能14.2万平方米。强化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国六油品置换升级任务,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扎实推进铁路专用线项目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完成铁路货运量.8万吨,占目标任务的.69%。集中整治露天矿山85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水污染防治方面,完成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16个,完成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8个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开展了“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工作,排查整治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68个。扎实推进黄河“清四乱”工作,整改“四乱”问题33个,清理河道公里,清理污染水域面积2.2万平方米,恢复湿地亩,绿化面积平方米。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完成家重点行业企业及尾矿库用地调查及上报工作,排查疑似污染地块25个,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个,排查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家,完成重金属减排2.92吨,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验收81家。灵宝市文峪河、枣香河含重金属底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通过验收,弘农涧河含重金属底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项目二期工程完成,义马市含铬污染物清理完毕。应急污染管控更加科学精准。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清单,实现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管控全覆盖。落实“一厂一策”和绩效分级管理,对家工业企业、个施工工地实施精准管控。建立民生保障清单,对9家集中供热、涉军、涉外企业和35余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实行差异化管控,确保了管控科学有效、执行有力。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交办问题按时办结,中央环保专项督察、省委省政府专项督察、汾渭平原强化督查及环保审计反馈交办问题均按时序进度、质量标准完成整改任务。年省委省政府“三散”督察初步反馈意见六项31条,正在推进之中。执法监管和执纪问责更加严格。围绕污染防治阶段性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