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黄河流域生

年6月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王旭光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郭军,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致公党中央委员、生态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审判咨询专家林金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发布会。

陶凯元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进行新闻发布

非常高兴在“六五环境日”再次与大家相见。下面,我向各位简要介绍今天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起草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意见》的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陕西、山西考察,再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指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最高人民法院经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本《意见》。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意见》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共18条。

第一部分为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意见》第1-3条,分别从深刻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战略定位与基本原则,以及全面提升司法服务与保障水平等三个方面做了强调。这部分内容,明确提出了人民法院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理念”“三个统筹”与“四类功能”,为各级人民法院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贯彻“三大理念”,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理念与预防优先、注重修复理念。抓好“三个统筹”,即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黄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适用刑事、行政、民事法律责任。发挥“四类功能”,即发挥刑事审判的震慑和教育功能、行政审判预防和监督功能、民事审判救济和赔偿功能与公益诉讼裁判的评价和指引功能。

第二部分是关于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内容。《意见》第4-10条的体例结构,未按照传统的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类型编排,而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五个目标任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讲话中提出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四项工作原则和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六个重大问题,分别从落实严格责任、助推水沙调节、促进绿色用水、支持创新驱动、保护人文资源、强化修复措施、注重分类施策等七个方面,对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案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全面、系统、整体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工作的特点。一是坚持最严法治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涉民生、金融、破产、知识产权、涉外等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沿黄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三是坚持分类施策,充分考虑黄河上中下游差异,区分主体功能定位,针对不同司法需求妥善审理相关案件,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和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第三部分是关于构建流域司法服务保障机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的层面上,明确提出了构建流域司法机制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黄河流域的司法服务与保障,同样不能单打独斗,“九龙分治”。要按照黄河流域司法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要求,充分汇聚司法改革成果,总结知识产权、破产、国际商事、环境资源等审判专门化建设经验,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流域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全方位提升全流域审判执行质效。《意见》第11-18条,分别从审判机构、集中管辖、司法协作、协调联动、多元解纷、信息共享、公众参与、队伍建设等八个方面,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司法服务保障的重点制度机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路径。黄河流域9省区人民法院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记者朋友,最高人民法院将今年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保护母亲河,人民法院在行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我们将以本《意见》的出台为契机,指导各级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决定,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司法需求,推进黄河流域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注入司法保护最强音,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王旭光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进行新闻发布

刚才陶凯元副院长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就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作了全面部署。环境资源审判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为展示黄河流域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工作成效,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同时发布10个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的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有涉及林木、动物、古文化遗址保护的刑事案件,有污染水、土壤引发的环境侵权私益诉讼、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还有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和相对人起诉的行政案件。总的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具有鲜明的流域司法保护特征。黄河绵延多公里,流经九省区,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各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全流域区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gr/5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