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血腥,是从浔阳楼舆情误判开始的

如果把梁山比作一家公司的话,宋江出任CEO,揭开了这家公司突飞猛进、病毒式发展的序幕。

在宋江出任CEO之前,梁山公司先后有两个CEO,一个是王伦,一个是晁盖。

王伦保守,只想做个小公司的老板,当个草头王,过小康生活,不愿意引起大型垄断企业大宋公司的注意以及由此而来的打压。结果,这哥们在内部倾轧中,死于林冲之手。

然后,迎来了晁盖。

晁盖这家伙呢,也没有创业的理想。他不过是因为做贼抢劫败露,被大宋公司“开除”,不得已加盟了梁山公司。到了梁山之后,晁盖没显示出多大的才华,也没什么作为。

晁盖最大的才华是不嫉贤妒能,最大的作为是引入宋江。

宋江当然也是个保守的货。他本来是完全满足于在郓城县当“二爷”的——在郓城县,除了流水的知县,就是铁打的押司宋江了,知县是官,常换,押司是吏,能当一辈子。

在郓城县,知县石文彬是白社会的老大,押司宋江是黑社会的老大。

如果把大宋比作一家垄断型大公司的话,宋江就是这个大公司里的公务员,虽然层级不高,但通吃黑白两道,甚是快活。连当“治保主任”的晁盖都无挑战大宋公司的想法,何况县城公务员宋江?

宋江对现实有不满,但对自己的现状是满意的。满足于现状即是保守。保守者不是社会稳定的威胁。

一次突发的意外,促使宋江激情杀人——杀了他的情妇阎婆惜——命案在身,他依然希望能够在大宋公司里混,哪怕当个普通百姓也好。

在清风山结识了王矮虎等,在清风寨打碎了体制内军官小李广花荣的饭碗,一众人马就要上梁山的时候,宋江还是退却了——回到了郓城县。

回到郓城县,普通百姓是当不成的,脸上刺字被发配充军他也接受。如此,他依然在大宋公司的怀抱里。凭借当初黑白两道通吃积累下的人脉,虽然戴罪之身,依然逍遥自在。

宋江被发配到了江州,戴宗、李逵、张顺等等一群兄弟伺候着,作为一个杀人犯,他的日子,比大宋公司里99%的员工都快活。

宋江希望有朝一日大赦天下,还能回家做大宋公司的子民。造反?创业?那么累干嘛?

只是,从前的黑社会老大,如今成了被发配的犯人,宋江必然是郁闷的。

为什么有些人日子过得很快活,却还是很郁闷?因为自己认识的人“能力并不如自己的人”创业了,说不定哪天就IPO了。

在晁盖看来,自己创业纯属迫不得已,也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但在宋江看来,万一哪天晁盖创业成功,这个当年自己的小弟,就成自己的大哥了。

既不愿承担创业的代价,又不愿看到别人创业成功——有些男人的郁闷,就是这么来的。

男人郁闷,就要喝酒。

酒这个东西,之所以几千年不绝,大概是因为郁闷的男人太多吧。这玩意儿浇不掉郁闷,但能麻醉人于一时。

那天宋江到了浔阳江边的浔阳楼,面对滔滔江水,想起飘零身世,回忆从前当大哥时的风光,如今孤身一人自斟自饮,越想越郁闷,越郁闷越喝。于是就喝多了。

喝多了本来就可恶,唯一应该做的是睡觉。宋江偏偏拿起了笔,在浔阳楼的墙上写起了诗词: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几句写得文采一般,透露出的是自负和不满以及莫名其妙——明明是宋江杀了情妇而获罪,哪里来的仇可报?

写了这些,宋江还不过瘾,又添了几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话,在官方看来是想造反,在宋江而言,是对创业的纠结。

唐朝末年,山东人黄巢造反,一度攻入西安自称皇帝。这厮杀人无数导致血流成河,但终究被扑灭。

黄巢曾经是一个决心创业的人,几乎掀翻大唐,几乎成功IPO,最终功败垂成,所以被宋江认为没能成为“大丈夫”。

宋江嘲笑年前的山东老乡黄巢“不丈夫”,这显然是醉话,其实他的胆量比黄巢差远了。黄巢杀人无数,宋江只杀了个手无寸铁的情妇而已。

总之,酒壮怂人胆。宋江在浔阳楼上写了几句文采一般的诗词,发表在了江州浔阳楼的包间墙壁上。

浔阳楼上写满了名家以及非名家的诗句,写的不好的,就会被刷一遍白灰覆盖掉,写的好才能流传——浔阳楼就像一个网络论坛的话,或者说,就像新浪微博,宋江不过是借着酒劲儿发表了一篇志大才疏的帖子——前后加起来,不足80个字,也就是一条微博而已。

比起题写浔阳楼的苏东坡,宋江算不得大V,他写的这个帖子,文采一般,难以入流,不会有几个人看,很快就会被涂掉的。

可是,偏偏被一个叫黄文炳的人看到了。

如果浔阳楼是个网络论坛,那么黄文炳相当于自动地充当了网警——把宋江的醉后诗句,当成重大舆情向江州知府蔡九汇报了。

舆情最初报到蔡九那里,蔡知府并没有太当回事,倒是黄文炳一再地强调宋江要造反。

黄文炳为什么要把浔阳楼上的舆情往大里说呢?因为这个舆情越严重,对他越有利。他希望利用处理舆情,拉近与蔡知府的关系,更希望拉近与蔡知府的爸爸蔡太师的关系。

宋江的那条微博,往小了说,是几句醉话,往大了说,是谋反的证据。黄文炳当然要往大里搞事儿。

于是,在黄文炳的鼓动下,蔡知府抓了宋江。在黄文炳的计策下,蔡知府把这个重要舆情上报他爹蔡太师。上报太师,就要提及黄文炳。黄文炳,想要通过做大这次浔阳楼舆情,踩着宋江的脑袋往上走。

不料,这事儿的处理失控了。

蔡知府公开处决宋江的那天,梁山来人劫了法场。血洗江州城之后,宋江觉得还有件事儿没有办——于是,顺便血洗了黄文炳家。

黄文炳,这个渲染舆情、希望踩着宋江脑袋上位的家伙,自己丢了脑袋,还赔上了全家的性命。

至此,宋江一伙,拉走黄文炳家的金银细软,一把火烧了黄文炳家,浩浩荡荡地奔梁山去了。这个数年来纠结于是否创业的家伙,由于黄文炳的临门一脚,他终于告别了大宋公司,去创业了。

梁山上的CEO晁盖,给了宋江COO的位置。这个COO,最终取代了晁盖,成为梁山的大哥。

从前的宋江为是否创业纠结,到了梁山的宋江为是否IPO纠结。后来的发展,证明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CEO——不是一个坚定的创业者——梁山公司最终被大宋公司收购,这是后话。

总之,从梁山公司的结局看,黄文炳当年是故意夸大了浔阳楼舆情,蔡知府误判了浔阳楼舆情。如果没有黄文炳的借助舆情升官的私心,如果没有蔡知府对舆情的误判,宋江不会去梁山,梁山公司也不会给大宋公司惹那么多麻烦。梁山附近,也就是大宋公司,也不会死那么多人。

很多悲剧,肇始于宋江在浔阳楼发的那条微博,也肇始于黄文炳的别有用心和蔡知府的误判。

如果黄文炳不那么急功近利,如果蔡知府枪口抬高一寸,后面的血腥很可能就没有了。

舆情的正确研判,是多么的重要啊。

(文/海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gr/7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