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废弃矿坑重获价值义马市绿色生态修复侧

白癜风的预防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28/6072031.html
让废弃矿坑重获价值——义马市绿色生态修复侧记贺斌

当笔者来到义马市北露天废弃矿坑时,被眼前规划有序、错落有致,换发着勃勃生机的不同植物所吸引。

昔日废弃多年的矿坑,今朝旧貌换新颜,是如何惹得花香四溢、蜂蝶翩跹、绿荫满目、游人如织的呢?“让废弃矿坑这一人为遗迹加以利用,成为再生资源重获价值,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撑,是大力开展绿色矿山生态修复的结果,是义马人勤劳智慧的功劳。”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林如是说。

多年信访终结平息

北露天矿坑位于该市东南部,总面积余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投产以来,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采矿区域周围岩体产生变形、断裂和垮塌,造成了地面建筑物和道路损毁,植被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地面千疮百孔,矿坑内区域落差大,多为矿渣、煤矸石等不利因素,加之缺少土壤,蓄水性极差,土地再生能力下降,生态群落受到打击,大气环境严重破坏;在大风天气,粉尘飘扬,空气流通更新速度减慢,同时废弃的矿坑也成为个别企业的排渣场;残留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矿坑周边危岩裸露,边坡稳定性较差,给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居民怨声载道,不断引发联众集体联名上访。

为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水平,义马市委、市政府与义煤集团协商达成共识,在义煤集团所建的棚户区解决周边居民的居住问题。为此,该市成立专项调查组,责任到人,划片分组、逐户走访、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分批次组织搬迁撤离,让所有居民全部住进了新房,多年的老信访案终结平息。“我们分到的新房子,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够我们老俩口住了,新房在市区与孩子近了,比以前矿区的老土坯房要好一百倍呢。儿孙也都成家立业,有自己的住房,经常回家看看我们也方便了。我们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一位83岁精神矍铄的刘大妈毫不掩饰地说。

因地制宜生态修复

北露天矿于年6月兴建,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大型露天矿,矿井设计开采储量万吨,近60年累计生产原煤万吨,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矿坑周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使得这里的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居民纷纷搬离此地。

而此时的义马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不做好“筑巢引凤”怎么转型?谈何发展?面对因资源枯竭关闭退出,占地1.平方公里北露天矿坑的治理势在必行。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国土绿化提速工作要求,一场北露天矿坑的绿色生态修复攻坚战就此打响。

如何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实现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双赢”?副局长董来林,作为义马市的林业专家,首当其冲成为该项目的规划执行者。他经过实地考察、认真分析、创新思路、抬高站位,因地制宜地拿出了既有前瞻性,又有长远性的可行性报告。他把北露天矿坑科学的划分为8个版块,将栽植密度设定为每亩株;由于煤渣地流动性大,就采用客土栽植法;矿坑落差大,就选用机械填沟造地;为丰富地表植被,特意在林下种植油用牡丹等中药材,林间附以花草,不仅形成了美化与绿化的完美结合,更促进了土壤活性和环境改善。目前,已完成造林亩,栽稙白蜡、油松、银杏等16万余株;栽植樱花、海棠等观赏树种30万余株。经过治理修复的北露天矿坑,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绿草茵茵、鲜花满目,四季景色皆不同,而飞舞的彩蝶和往来的游人就是一道流动的景观。

营造自然扮靓城市

按照露天矿山、废弃矿山、绿色矿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生态修复工作的要求,该局强化措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制定保护目标、划定区域、统筹安排,确保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致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努力让“百里煤城”——义马更有魅力。

局长张永林这样说:“偌大的矿坑,如果不加以修复利用,那就是国土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果我们不迎难而上,想方设法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修复整治,就是渎职,其职责所不容。”为变废为宝,义马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一张蓝图绘到底,整体推进不放松”。以此同时,积极发动全市力量,学习塞罕坝精神,埋头苦干加实干,加班加点抢着干,一场別开生面的平整土地、运送种植土和肩扛手抬苗木的北露开矿坑修复“大会战”全面拉开。

该局坚持把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放在首位,着力构建城市生态绿色屏障,打造义马天蓝地绿山青水碧、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环境。从年11月开始对矿坑植树造林绿化,现已完成造林投资万元,完成矿坑及周边绿化造林面积亩。种植雪松、油松、白皮松、侧柏、刺槐、五角枫、楸树、白蜡、樱花、银杏等26万株。栽植油用牡丹、海棠、连翘等25万余株,种植七彩旅程花卉亩。废弃的北露矿坑通过绿化生态修复,既保护了环境,改善了地质条件,又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原本废弃的北露天矿坑,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件“新装。“营造自然扮靓城市,是自然资源人的职责所在。如果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美不胜收,路旁争相绽放的格桑花,就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炎炎夏日,这里植物生长繁茂、绿树成荫,则是市民散步、游玩、摄影、休闲健身的又一好去处。”董来林自豪的介绍说。

扫码进群进行技术项目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mashizx.com/ymsxs/8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