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话瓷
为什么这套花卉小瓷杯拍出上亿高价?
陈海波,陶瓷鉴定家、鉴赏家
上海浦东新区自由职业联谊会会长
不到手掌大的小杯,撇口、深腹、浅圈足,精巧玲珑无比。它们的胎体轻薄、釉色鲜亮,正面绘四季之花,背面书唐朝名诗,一方“赏”字印落得款款,尽现文人风雅。
将它们依次排开,迎春、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十二月名花开的正盛,一花一杯,是将四季藏于瓷上的无边情趣,更蕴藏着对绽放生命的赞美与向往。
今年10月,这套被十面灵璧山居秘藏二十余年的“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在保利十五周年大拍“禹贡——康熙大帝之几暇格物”专场上,以破1.3亿元成交。其前后经过了半小时的鏖战和百余轮的竞价,而这一落槌不仅创造了花神杯及康熙五彩瓷的世界纪录,同时也敲出了年古董首件过亿的拍品。
为什么这套小杯得以拍出如此高价?首先,必然在于其稀有性。作为“本世纪在国内市场上首次出现的原装一套康熙五彩花神杯”,这套小杯实属珍罕。因为即便故宫博物馆所藏的五彩款花神杯,也是几只单品而不成套(也少有成套)。同时,纵观中国陶瓷史,如此这般设计以12件为一组成套的瓷器也尤为少见。
据说,康熙十分喜爱花神杯,南巡时多次带在身边,他尤为中意杯上诗画结合的意境。事实上,在清代官窑瓷器中,十二花神杯是首次将绘画、诗词、书法、篆印融于一体的呈现,而这种一诗一画的艺术表现,在其后的雍正、乾隆瓷胎画珐琅上得以广泛应用,因此,十二花神杯不仅展现了康熙官窑的工艺高峰,更在艺术表现上极具开创与典范效应。
虽然从绘画上来说,其实小杯上的花卉绘画并非极致精细,这或者是由于五彩的特性,但其不失古拙的意趣恰恰成为了康熙花神杯的特色。在故宫的